|
发表于 2017-9-5 21: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2、认识孔子,理解思想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目下关于孔子思想内容,说说孔子的思想有哪些?
核心思想:“仁”,“仁”包含哪些意思呢?结合孔子语录: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仁者爱人,即有爱心和同情心,宽恕别人。(生)
孔子“仁”的思想在治理国家上有什么主张?结合课本材料研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启发学生思考。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 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和注意刑杀。又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生)
教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反面说明了什么?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缺乏“仁”,缺乏“爱人”。统治者在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方面做得不好,没有做到“为政以德”。又,西周的制度遭到了破 坏。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 向周天 子贡献财物。军事上也不受制于周天子。反过来,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 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开始争霸,西周时的分封制遭到破坏。同时,由于争霸战争的进行,给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苛政,任意刑杀,各种残暴的统治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根本谈不上“仁”,因此,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所以,孔子提出“仁”的 概念并不是偶然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发展的状况,有利于社会安定,人民过上没有战乱的生活。
孔子不仅 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3、学习孔子,知其贡献
①创办私学
教师讲解:春秋以前的教育状况是“学在官府”,即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学,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也不论贫富贵贱,想来学习的都不加拒绝。他打破了贵族对 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②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1)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讲解: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施以不同的教 育。对于学生向他提问 的问题,他往往是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以不同的回答。
(2)学习方法和态度
结合课本孔子的语录,说说孔子总结的学习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生任选其中的一句语录,说说对自己学习上的帮助。
教师讲解:在学习态度上,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这样,才算作真正的聪明人。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习要经常复习,只有掌握了旧的知识,才能掌握新的知识,新知识的获取是建立在拥有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即“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常常与思考相结合,要谦虚好学,时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老师,鼓励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