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8|回复: 2

初中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7-10-16 19: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背景就是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增加了10篇。
       
          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有家长担心,听说有孩子小学语文成绩挺好的,基本上是90分以上,可是为啥到了初中语文90分很少考上,只有80来分,甚至只有70多分。
       
          现在又增加了传统文化的考查,岂不是更难。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孩子会不会因为语文成绩上不去变成潜在的差生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语文到初中学不好的原因。说真的,进入初中,语文成绩可能会有落差,这个要有心理准备。
       
          原因
       
          造成这个落差的原因是什么呢?大概有这几点:
       
          1.与学生实力有关
       
          孩子犹如一辆小车,读小学,就像是在市区开车,不管你是奥迪还是奥拓(没有贬褒,只是对比),大家都差不多。
       
          可是初中呢,就像上高速了,车子想开到100码以上,车子的好坏就很重要。
       
          所以,如果你确信自己的车况良好,那根本不需要担心,那怕暂时落后,也会赶超上去的。
       
          如果车况比较差,那么这个落差就是真实水平的体现,就得好好把自己这辆车给保养调教好。
       
          2.与评价要求有关
       
          但是我们也会看到,明明这辆车子挺好的,为什么就开不起来呢?
       
          这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与车无关,与路有关,高速和市区毕竟不一样。市区开60码算快了,可是在高速60码像话吗?
       
          同样是语文,初中和小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特别是在考试,要求高了不少。
       
          比如同样一篇文章,在小学可视为佳作,在中学可能会被扣掉一些分数,因为初中老师已经以初中的要求对待。
       
          比如现代文阅读,同样的答案,在小学可以不扣分,但是在初中,这样答案可能就要扣掉一大半。因为评价系统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成绩有落差也就很自然的事情。
       
          这种情况,初中升高中的时候也会存在,比如初中英语,有些厉害的学生基本上接近满分120分,可是到了高中能考80分已经算很不错了。
       
          3.与试卷难度有关
       
          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是初一语文过早介入中考要求。比如,在一些学习资料里,我们时常会在初一卷子里看到中考现代文阅读。
       
          即使是初一教师自己命题,也会习惯性用初中的命卷思维,渗透中考的命题精神,这个度如果稍微过了,就会导致,初一卷变成初一版的中考卷。
       
          你想,刚刚从小学来的初一新生突然就要面临中考的要求,那结果可想而知了。
       
          初一的期末考,大多学生会好一些,因为有些厉害的孩子已经适应,习惯了初中语文的考试方式。同时初一期末考往往是市里统一命卷,会相对顾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成绩就会相对高一些。
       
          所以,一旦发现初中的语文成绩与自己的预期有较大落差时,家长与学生不要太紧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寻找背后的原因。
       
          建议
       
          一旦发现初中的语文成绩与自己的预期有较大落差时,家长与学生不要太紧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寻找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认识语文、重视语文、学好语文。
       
          1.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7-10-16 2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
       
          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
       
          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
       
          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
       
          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
       
          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您的孩子当下未必全然明白这里的每一个句子,但他(她)一定能够感受到,语文博大精深,绝非一日之功。
       
          语文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语文对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位德国纳粹集中营里的幸存者移居美国,痛定思痛,他给美国的中小学老师写了这样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老师们,我是集中营里的一位幸存者。
       
          我的眼睛目睹过你们不曾看到过的事情,比如:
       
          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建造的毒气室;
       
          受过教育的职业医生毒死的儿童;
       
          经过培训的女护士杀害的婴儿;
       
          学院和大学的毕业生,枪决和烧死的妇女和娃娃……
       
          所以,我对教育信不过!
       
          我的请求如下:帮助你们的学生学习做人!千万不要用你们的心血造就一帮受过教育的妖怪,训练有素、学有专长的神经失常者,富有学识的艾希曼……
       
          “我对教育信不过!”这是多么沉痛的事实,多么响亮的警钟!
       
          如果我们悉心培养的孩子不能做一个端正的人,那么拥有再多的知识又有何用?
       
          如果不拥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良好的素质,那么,他的能力再高,也终将会是这个文明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2.我负责任地告诉您,分数会有的
       
          您也许会说,从长计议,大道理我们都懂,可我们还是没办法,还是在乎孩子的考试,还是需要孩子的分数,因为,这是他(她)未来在升学竞争中胜出的唯一筹码。
       
          且不说随着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推进,分数还是不是唯一筹码。
       
          但的确,虽然考试不会告诉我们,您的孩子是多么善良,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了无功利地说出这句话:“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也不会告诉我们,您的孩子是多么正直,国法、校规、班级纪律,每一样都能遵守,从不违背。
       
          还不会告诉我们,您的孩子是多么文明,自行车不乱停乱放,就餐时从不拥挤插队,见到师长都能礼貌问好……
       
          但考试在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过程中,的确有其无可撼动的地位。
       
          估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是一个简单的标尺;比较一群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容易的方法是排列名次。
       
          作为家长,您一定十分在意您的孩子考试的分数,一定十分在意您的孩子班上的名次……
       
          但我想提醒您的是,除了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还应当看看别的:
       
          看看您的孩子学习目标是否已经明确,
       
          看看您的孩子学习兴趣是否日益浓厚,
       
          看看您的孩子学习意志是否坚韧刚强,
       
          看看您的孩子学习基础是否牢固扎实,
       
          看看您的孩子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有效。
       
          而且您应当明白,任何考试,哪怕是中考、高考,对于您的孩子来说,都是只一次总结,但不是终结。
       
          现在我们来说说如何让您的孩子取得语文学习的好成绩,包括好分数。
       
          首先,要激发您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时间,和您的孩子一起练练字;
       
          和您的孩子一起读读课文;
       
          和您的孩子一起翻翻报纸杂志;
       
          和您的孩子一起逛逛书店;
       
          和您的孩子一起整理整理自己的书房;
       
          和您的孩子收听收听《为您读诗》之类;
       
          和您的孩子一起看看《朗读者》等节目;
       
          给您的孩子写写信。
       
          总之,让语文走进你家的大门,让诗意充盈你家的生活。
       
          其次,要养成您孩子语文学习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7-10-16 2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文学习方面,您的孩子应当养成的习惯是:
       
          学习课文之前,自主预习,解决生难字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课堂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倾听、勇于发言、勤于笔记的习惯;
       
          作业批改、测验考试后,错题整理的习惯;
       
          平时阅读,好词好句、好章好节、好的写法,积累运用的习惯;
       
          不忘习作,记录自己的生活、生活的感悟和体验的习惯……
       
          因此,您孩子的默写本、练习本、摘抄本、纠错本、习作本,都是检验您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请予关注。
       
          我们一起来帮助孩子做好这两条。这两条做好了,我完全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分数会有的。
       
          3.如果有时间,请和孩子一起共读
       
          一本传记是这样描述大发明家爱迪生和他母亲在家中的情形的:
       
          春天,娘儿俩坐在屋前,边晒太阳边上课;
       
          夏天,他们一边纳凉一边讲罗马帝国的兴衰英国的演变;
       
          秋天,母亲又让他念上了《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
       
          到了雪花飞舞的冬天,母子俩就呆在屋里,烤着火,在化学和物理学上用心思。
       
          这样的情形,是否同样出现在您的家里?
       
          父母的一举一动在孩子的心灵都会有投射,甚至打上深深的烙印,而其他角色对他人的影响则远不如此。
       
          从母亲把孩子抱在怀里哺乳开始,孩子得到情感归属;而从父亲让孩子骑在肩头玩耍开始,孩子得到精神引领。
       
          因此,请您多花时间陪伴您的孩子,陪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从您孩子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最好的陪伴,就是共读。
       
          作家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余秋雨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鲜,有个叫黄山谷的古人老早就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因此,请您从和您孩子共读开始,帮助您的孩子,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制订一生的读书计划吧!
       
          让您的孩子把阅读的范围延伸到他(她)的课本之外,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书(北大教授温儒敏语)。
       
          当然,我这里说的共读并不一定是您和您的孩子都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才叫共读。
       
          您的孩子在家里读书的时候,您在您孩子身边读自己的书,这也是共读。
       
          家里面读书的氛围一旦形成,您的孩子耳濡目染,便不会觉得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枯燥的事情,而会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神圣的事情。
       
          最后,请允许我通过您把我们振华中学著名校友、百岁老人杨绛的话转述给您的孩子听:
       
          一位同学十分崇拜杨绛。高中快毕业的时候,他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
       
          杨绛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外,杨绛的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希望您让您的孩子以此为警醒,多多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4 13:16 , Processed in 0.09624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