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4|回复: 1

2018中考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汇总(一)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8-4-13 20: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095105_5aab2309861b124.jpg

    095105_5aab2309861b124.jpg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x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摩擦力(f):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与动摩擦,其中动摩擦又分为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3)f滑=μN。
           
              其中f滑:滑动摩擦力;μ: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重力)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17.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故力的方向相反(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力的方向相同(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8-4-13 2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                  
             1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因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实际中即为F合=0,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9.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注:(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m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具有惯性
           
              20.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了运动状态;
           
              (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最后出现什么现象。
           
              2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2.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23.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24.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体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
           
              下图为重为G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5.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表示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Pa),还有百帕(hPa)、千帕(KPa)、兆帕(MPa)。
           
              定义式:P=F压/S受(P:压强(Pa)F压:压力(N);S受:受力面积(m
           
              2)1Pa=1N/m2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注:S指受力面积≠表面积≠接触面积
           
              26.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
           
              强约为:1.5×104Pa。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约为20Pa;物理意义是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0N。
           
              27.增大压强的方法:①F压→,S受↓可↑P②S受→,F压↑可↑P③同时↑F压、↑S受可↑P。同理,反过来可以减小压强。
           
              28.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9.液体压强:p(Pa)P=ρ液gh(ρ液:液体的密度(kg/m3);h:深度(m)【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30.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1.计算压力和压强的一般方法:
           
              ①固体:先算压力,再由P=F压/S受计算压强(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②液体:先由P=ρ液gh计算压强,再由F压=P×S受计算压力。
           
              32.特殊情况:
           
              ①P=ρ固gh也适用于固体,但要求固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②F压=G也适用于液体,但要求液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33.液体压力和压强的特点
           
              34.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锅炉水位计。
           
              35.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想各个方向传递。如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铲车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适用于静止的液体和温度、体积不发生变化的静止气体)液压技术能在无噪音的情况下把力放大,其放大的倍数由活塞面积的倍数决定。公式为F1/S1=F2/S2,即F2=S2/S1×F1
           
              36.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大气压指直接和空气相连的气体压强,也就是空气压强,而气压指一部分的气体压强;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4 21:43 , Processed in 0.076988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