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回复: 1

2018中考物理:运动和力知识专题总结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8-4-13 20: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095105_5aab2309861b123.jpg

    095105_5aab2309861b123.jpg


                     
              一、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
           
              (一)怎样描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判断物体否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3)运动: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
           
              (4)静止: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
           
              3、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4、运动的普遍性: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
           
              5、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
           
              (二)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2)相同的时间比较所走的路程。
           
              2、速度(v):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3)速度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路程,单位:m(Km);
           
              t表示时间,单位:s(h);
           
              v表示速度,单位:m/s(Km/h)
           
              (4)1m/s=3.6Km/h
           
              (5)速度公式应用:
           
              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
           
              (6)测量速度实验:测量路程s和时间t,用公式v=s/t算出速度。
           
              (7)人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车的速度:5m/s。
           
              3、机械运动分类
           
              (1)按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速度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8-4-13 20: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                  
           
              三、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产生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力的示意图: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来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的方向来表示力的方向。
           
              作力的示意图时,要对物体先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遵循一定的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
           
              (6)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7)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8)力的测量:
           
              ①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②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选”: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测”: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四、运动与力的关系
           
              (一)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1、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观点: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摩擦阻力。
           
              3、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小车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放下,使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
           
              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推理: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外力,都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推理,得出的理想实验,不能用实验验证。
           
              (4)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要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惯性
           
              (1)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惯性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的利用和防止现象:汽车启动—向后倒,汽车刹车—向前倾。安全带;安全气囊。
           
              (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
           
              4、力和运动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2 17:17 , Processed in 0.065692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