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4|回复: 0

[题型辅导-阅读理解] 南开中学老师教你揣度阅读中隐含意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30 16: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常有这样一种题目,考查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特别是小说或叙事写人的散文,还会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对表达有何作用。
  这不是一道单纯赏析句子题,是能力考查题,有些同学总是摸不着头脑,答出来也总是答不到点上。这种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深层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关于词语和句子的:
  1.词语和句子是在什么事中出现的。
  2.突出了事件的哪一个角度。
  3.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揣度人物心理的:
  1.让人物产生心理反应的事件是什么。
  2.在特定的条件下反映出的内心情感是什么。
  3.这种心理反应对文中其他人物和自己的影响。
  4.对反映中心的作用。
  例1:(2009年南京)“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
  答案: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
  例2:(2009年济宁)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
  答案: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例3:(2009年温州)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
  答案: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例4:(2009年黄冈)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
  答案:示例1:“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天色逐渐变晚,而丢失的提包毫无着落,烘托了丢包女士焦急的心情。
  示例2:“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月色以“清凉”来形容,给人的感觉是“冷”“心寒”,很好地烘托了“她”心灰意冷、情绪低落的心境。
  例5:(2009年福建三明)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2)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答案:示例:(1)沉迷网络游戏被开除,让父亲四处求人,他为此感到惭愧和自责;得知能到镇中学旁听,内心十分欣喜。
  (2)得知班主任为了挽救自己而煞费苦心,被深深打动,他流下感激的泪。同时也为自己对班主任的误解而感到内疚。
  从这些题目的答案中,我们不难分析出,这一类问题是既考文章的内容,又考文章的中心,还考你在给定的环境下的联想能力。做题时可以用以上方法入手,主要选择答题的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2 09:35 , Processed in 0.06236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