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0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每日一篇:《冷泉亭记》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1 14: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解】
         
          本文选自《白居易集》。长庆二年(822年)至四年,作者任杭州刺史。这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年)八月十三日。
         
          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飞来峰下。作者以杭州现任长官身分赞扬前任长官修筑胜景,旨在阐发山水佳境有益身心、陶冶性情的美育作用,符合教化。所以他不对冷泉亭本身作具体描写,而是强调杭州、灵隐寺本属形胜,指出冷泉亭的位置选择得很好,集中抒写在冷泉亭所感受的情趣和所获得的启发。它结构简洁,层次清楚,夹叙夹议,重在议论,而论从景出,情理交融,读来富于情致和理趣。
         
          尤其是第二段从冷泉亭春日夏夜的情趣,写到它在山下水中的地位所具有的形胜和情怀,以及坐卧其上的异趣,然后归结于情操的潜移默化,有情有景,有理有致,清婉美净,娓娓动听,有条不紊,确属一种优美的游记笔墨。
         
          这篇题记虽然得体地赞扬了前任的政绩,却更富游记的情趣,而对美好的山水风景给人以健康的情操熏陶,作者的见地显然至今仍是有所教益的。
         
          【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1]。就郡言[2],灵隐寺为尤[3]。由寺观[4],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5],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6],广不累丈[7],而撮奇得要[8],地搜胜概[9],物无遁形[10]。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11],木欣欣[12],可以导和纳粹[13],畅人血气[14]。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15],风泠泠[16],可以蠲烦析酲[17],起人心情[18]。山树为盖[19],岩石为屏,云从栋生[20],水与阶平[21]。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22];卧而狎之者[23],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24],粹冷柔滑[25]。若俗士,若道人[26],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27],见辄除去[28]。潜利阴益[29],可胜言哉[30]!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31]。
         
          杭自郡城抵四封[32],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33],领郡者[34],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35],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36],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37],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38],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39]。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40],可谓佳境殚矣[41],能事毕矣[42]。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43],述而不作[44]。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45]。
         
          【注释】
         
          [1]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2]就郡言:谓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
         
          [3]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飞来峰东。尤:突出。
         
          [4]由寺观:谓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
         
          [5]山:指灵隐山。
         
          [6]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
         
          [7]累:累积。不累丈:即不到两丈。
         
          [8]撮奇:聚集奇景。得要:获得要领。
         
          [9]胜概:优美的山水。
         
          [10]物无遁形:谓在亭上看灵隐景物,一览无遗。“物”,指景物。“遁形”,隐藏形态,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见。
         
          [11]薰薰:草木的香气。
         
          [12]木:树木。欣欣:生气蓬勃的样子。
         
          [13]导和纳粹:谓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粹”,精米,此喻精神滋养。
         
          [14]畅人血气:谓令人血气畅快。
         
          [15]泉:指冷泉。渟渟(tíng):水止不流动的样子。
         
          [16]泠泠:形容风清凉。
         
          [17]蠲(juān):消除。析酲(chéng):解酒,使头脑清醒。
         
          [18]起:启发,振足。
         
          [19]盖:伞。
         
          [20]栋:指亭梁。
         
          [21]阶:指亭的台阶。
         
          [22]床:喻亭似床。
         
          [23]狎(xiá):亲昵,亲近。
         
          [24]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洁澈:水洁净清澈。
         
          [25]粹冷:形容水清凉。柔滑:形容水感。
         
          [26]道人:指修行出家的僧侣道徒。
         
          [27]盥(guàn):浇水洗手。盥涤:洗涤干净。
         
          [28]见辄除去:谓看见冷泉亭水,便把眼耳心舌的尘垢都清除掉了。
         
          [29]潜利阴益:谓冷泉亭给人的好处,有许多并不显露于表面,即指上述对人们思想情操的熏陶。
         
          [30]可胜言:岂能说尽。
         
          [31]“斯所以”句:谓这就是冷泉亭风景在余杭郡最好,在灵隐寺列第一的原因。
         
          [32]杭:指杭州,即余杭郡。四封:余杭郡四边疆界。
         
          [33]先是:在此之前。
         
          [34]领郡者:担任杭州刺史的。
         
          [35]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曾任杭州刺史。“君”,对士大夫的一种敬称。
         
          [36]韩仆射皋:韩皋,字仲闻,曾任杭州刺史,历官东都留守,镇海军及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37]裴庶子棠棣:裴棠棣,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太子庶子。
         
          [38]卢给事元辅:卢元辅,字子望,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兵部侍郎、给事中。
         
          [39]元藇: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在白居易之前任杭州刺史,当时任右司郎中员外郎。此亭:即指冷泉亭。
         
          [40]指:手指。
         
          [41]殚(dān):尽。
         
          [42]能事:指从事山水胜境构筑的能力。
         
          [43]继之:继元藇后为杭州刺史。
         
          [44]述而不作:谓记述其事而不再构筑这类亭子。“作”,创造。
         
          [45]长庆三年:唐穆宗即位第三年,公元823年。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09:23 , Processed in 0.07981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