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回复: 1

第五问:如何看待孩子的课外阅读难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 18: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常有家长问我有关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我这里以问答方式,择其共性,简要回答一下:
       
          家长问:孩子喜欢看《明朝那些事儿》这类书,并且看了不少,为何写起作文来还是干瘪无力,做起阅读来还是得分不高?
       
          老应答:第四问中,我已经提到过语文考试的特殊性,特别是语文考试强调书面表达。《明朝那些事儿》一类的书,趣味性强,但有比较浓重的口语色彩,读起来轻松享受,但对孩子的书面表达帮助不大。毕竟,孩子不能像《明朝那些事儿》那样写作文,而阅读题中的文本也不会选择《明朝那些事儿》式的文章。所以,这样的阅读,从功利一点的应试角度看,是用处不大的。
       
          不过,一般喜欢读这类书的孩子,多数是男孩子。男孩子喜欢政治历史,因此爱看这类书。但男孩子不太看重文章的情感性(甚至有些抵触),对具体的文字表达技巧亦太大兴趣,故不爱看文字美感较强、语言形式较规范的文学类书籍。我的意见是,可以结合这类孩子的特点,每周选一篇1500字左右的时政评论(包括一些报刊杂志的社论、评论文章)或历史散文供其精读,结构不能太松散,以弥补他们在书面表达上的不足。
       
          家长问:给孩子订了《意林》、《格言》、《读者》、《作文素材》等几种杂志,但感觉孩子的语文起色不大。
       
          老应答:(一)光靠孩子自己去鉴赏,他们的欣赏能力有的,多数只能走马观花随便看看,顶多积累一点作文素材。因此,效果不会太明显。(二)杂志也不要买多了,一两本足矣,要有持续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 18: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问:有没有推荐给孩子看的杂志?
       
          老应答:现在的杂志编辑水平比原来高,也不能说哪本杂志更适合,但我主张“两条腿走路”。
       
          前几问里,我反复谈到女性性别差异在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其实,杂志选择也应注意“男女搭配”。总的来说,现在针对中学生的杂志,多少有些“女生气”,更注重文字的美感和生活感,《意林》、《格言》、《读者》均如此。不论男生女生,这类杂志读多了,都显得单调了一些。反观一些成人杂志,则“男生气”更浓,文字的思辨力和时代感更强,如《南方人物周刊》、《凤凰周刊》、《看天下》、《特别关注》等。我建议,上述两类杂志,可各根据孩子兴趣,各选一本,搭配阅读,“阴阳互补”。
       
          家长问:孩子成天看郭敬明,完全不看其他课外读物,真急死人,我怕他的语文素养跟不上。
       
          老应答:我觉得看郭敬明没什么,你如此着急,可能是因为以下两个思维误区:(一)文学经典思维作怪。有一部分人,总认为所谓经典的东西才是好的文学。动辄四大名著,动辄鲁、郭、茅、巴、老、曹,或是季羡林、周国平、毕淑敏。可是,大家是否曾想过,大部头的书,孩子们可有时间读?老一代的经典,孩子们可曾真心想读?季羡林清淡“零碎”的文风是否符合孩子们的口味?周国平文章中含有的些许哲学味和略显干涩文风是否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毕淑敏过于细腻的感触是否会让男生觉得做作难受?(二)不曾想“打到”郭敬明的后果。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青春文学亦如此。在年轻写手中,郭敬明纵有不少问题,但较之之后的“85后”、“90后”写手来说,他还算正统。如果你“打到”了郭敬明,引来的是漫画书、穿越体、新派言情,结果岂不更糟?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4 04:32 , Processed in 0.04740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