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回复: 0

初中生阅读理解学习技巧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 22: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中考网:不管是小升初还是小升初之后的中学生涯,阅读都是语文科目学习的重点之一,下面是一篇有关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阅读理解的答题宗旨:
       
          1.尽量用原文。
       
          2.将题目带到原文中,寻找答题区域,结合上下文思考,不可脱离原文凭空想象。
       
          3.做完以后再读读自己的答案,多从“为什么、什么和怎么”的角度来加以思考。
       
          二. 写人记事文章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什么人这么样干什么事(,结果怎样)。
       
          2.写了谁的什么方面(事)。
       
          三. 写景文章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景+特点;
       
          2、景物+某方面的内容。
       
          四.说明文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说明了什么(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2、说明了什么(说明对象)的某方面内容。
       
          五. 概括段意的基本思路:
       
          1.找中心句和概括性语句。
       
          2.挑词组合而成。
       
          3.将相同的内容,用概括性的词语来表示。
       
          六. 概括主要内容:
       
          1.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时候,……人,在……地方,做了……事
       
          2.小说:人物、事件、环境。……人,做了……事,怎样做的。
       
          七. 中心思想:
       
          通过记叙……,抒发了……感情\赞美了……精神\揭示了……道理。
       
          八. 分析人物精神的基本思路
       
          1.议论抒情句。
       
          2.根据具体事例思考挖掘精神品质。
       
          九. 回答人物心情:原因+心情。
       
          十. 提炼寓意:从不同人物和成败双方分别思考原因,可出看法。
       
          十一. 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一)作用 1.文章的线索 ①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③以活动为线索。     ④以实物为线索。
       
          2.点明(暗示)中心。
       
          3.吸引读者。
       
          (二)含义:结合文章中心分析人物精神、词语含义
       
          十二.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1.描绘情景。
       
          2.词语替换。
       
          3.写出比喻义。
       
          十三. 形容词、副词的表达作用:
       
          1.判断词性。
       
          2.从什么方面修饰了什么。
       
          3.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什么的什么特点。
       
          4.表现了什么
       
          十四. 记叙文中词语的表达作用:
       
          1.解释词语——这次词语的意思是……
       
          2.这一词语所描述出来的情形——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场景、心情、环境……)
       
          3.这一情形所体现出来的人物(动物)的情感、精神品质——表现(表达)了……(情感)
       
          十五.说明文中词语能不能去掉
       
          1.解释词语。
       
          2.结合句子,思考该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 (表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4.如果去掉就会(结合句子分析不准确的原因);与实际情况不符。
       
          十六.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思考角度:
       
          1.解释词语。
       
          2.结合句子思考该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3.增加了语言的准确性(表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十七、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方法: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
       
          2.结合句子思考该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3.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分析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十八、句子的表达作用:
       
          1.是什么修辞手法。
       
          2.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把什么赋予了人的动作、心理。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场面。
       
          4.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情感。
       
          十九、排比的表达作用:
       
          将这些……排列在一起,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场面,表现谁的什么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二十、分析句子含义、作用的基本答题思路:
       
          1.从内容上看:①分析原因
       
          ②靠中心
       
          ③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
       
          ④抓重点动词和形容词分析其作用
       
          ⑤思考它象征了什么
       
          2.从结构上看:①过渡
       
          ②呼应
       
          ③铺垫
       
          二十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1.表现了什么精神、性格、特点。
       
          2.烘托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3.渲染了什么气氛。
       
          4、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二十二、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1.打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生动想象的说明了原因或目的/说明对象的特点。
       
          2.列数字: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thread-2565960-1-1.html (191.09 KB, 下载次数: 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01:06 , Processed in 0.089126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