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回复: 0

备战2014苏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16 18: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文阅读 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金点巧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2、补写故事情节;3、分析题目含义;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
        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
            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
            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概括故事情节的大意,第三,用简明的词语进行归纳。
        三、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把文章的中心思想直接告诉读者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就是中心思想。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一些文章的标题就表明了中心思想。如《背影》。
           (2)从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入手。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2、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思想的,需要读者分析概括。方法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中考例析]
        阅读《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重庆市中考)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⑾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3分)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浯的理解,(4分)
[ol]
       

  •                 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2分)
    [/ol]
              2.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2分)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3分)
            4、请谈谈你对第⑩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3分)
            5、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3分)
            6.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以“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为题,写一段话。(50字左右)(4分)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内容进行概括,并且有字数的要求。第2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质问”是“我”对父亲的不满的表现;“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此来强调“我”对小花敬重。答此题要联系“我”的感情,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第3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第4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可以从修辞、重点词等方面来揣摩,如“阳光”在此暗喻了一种美好的生活。第5题考查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记叙文的题目往往有一语双关的作用,有时还有哲理性。以岩石下的小花的顽强生长,暗喻人生要顽强奋斗。第6题,开放性题,能紧扣原文,结合自己的实际,语言流畅、准确即可。
            110419_530d59b38c4f5.rar (124.1 KB, 下载次数: 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3 02:02 , Processed in 0.083783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