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2|回复: 0

沈阳中考语文议论文十讲之七——为论点消毒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18 22: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阳中考网:沈阳中考语文议论文十讲之七——为论点消毒。
          
            为论点消毒,主要是针对话题作文而言的。
          
            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论点。每个论点都至少有一个漏洞,一个死角。或者说,每个论点之所以成立,都是有前提有条件的,一旦超出了这个条件,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这个前提条件,就是论点的漏洞所在,也是论点的局限性所在。如何处理论点这一局限性,就是为论点消毒的问题。
          
            在设定题目的议论文中,这种局限性在立题的时候就可以规避掉。比如论持之以恒,持之以恒这个词,在约定俗成中有一个共识,它专指在积极地好的方面的坚持不懈,坚持为非作歹名为怙恶不悛,坚持错误的做法名为执迷不悟。所以,持之以恒的词性是确定的,它的前提条件就隐含在词性本身之中。这个论题本身已经规避了其局限性。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沿着积极的方向一路论证下去。
          
            话题作文则不然。话题作文一般总是围绕一个中性词展开,据说这是开发学生的思路,考核学生全面立体的思辨能力。但平时并没有对学生做这方面的训练,甚至连提示都没有,就要在话题作文里考核这样的能力,这大约就是所谓“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吧?
          
            话题作文比命题作文困难的地方,就在这里。话题作文得学生自己来界定话题的界限,应付话题的局限,换句话说,得学生自己为论点消毒。但学生大多只习惯于王二姑射箭——照直崩,死抓住一个方向一路跑到底,基本上没有为论点消毒的习惯,因此在话题作文上难免捉襟见肘。
          
            好在大家彼此彼此,差不多都是王二姑的师兄弟,所以也就只能矬子里拔大个儿,在捉襟见肘的话题作文中,选出差强人意的高分了。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有人养成了为论点消毒的习惯,他在话题作文上就会对同侪形成火枪对长矛的不对称优势。正因为普遍的水平太低,所以优秀的标准也潮落船低——只需要一个良好的习惯。
          
            我所以把为论点消毒说成习惯,是因为它实在谈不上什么能力,只要有多想一步、深想一步的习惯,只要克服浅尝辄止、抓住一个想法就一条道跑到黑、只知赶路不抬头看路的惯性,就足以应付一般的话题作文。毕竟,中学所能遇到的话题,大都不是太艰深的话题,只要有反思论点的觉悟,为论点消毒不需要什么超人的能力。
          
            下面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究竟是怎样一种习惯。
          
            几个月前,和一个初二学生讨论一篇话题作文,是以“改变”为话题的考试作文,好像是他们期末的区考题。
          
            他在文章中全力阐述改变的必要性,改变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虽然尚欠清晰透彻,但也颇充分。作为一篇议论文,算是中等偏上。
          
            把他的作文反复看了几遍,我问他:“你说对人生来说,改变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他很诧异,随即坚定地说:“是好事啊。”
          
            我想,他也许习惯了命题作文的方式,习惯了把话题混同为命题,或者说他还没有建立一种审查话题的习惯。于是我换了个提问角度:“那我们换个问法,你觉得人生中有哪些是需要坚守的呢?哪些是不容改变的呢?”
          
            他有些愕然,显然,在改变这个话题上,他第一次面对这个问题。
          
            我并没准备让他回答,因为这个提问只是唤起他的注意力,集中他的精力,让他正视这个醒目的漏洞。为了强化这个效果,等他愕然有顷,我又进一步追问:“我们对汪精卫的变节该如何评价呢?说到底变节也是一种改变。”
          
            他受到很大震动,恍然有悟。
          
            之后我告诉他,像这种话题作文,必须对话题做出界定,必须理清,话题在什么条件下是积极的,在什么情况下是消极的。你可以把大量篇幅用来论述积极的方面,但你必须兼顾消极的方面,哪怕只是一句话,你也要指出话题的另一面,为自己的论点消毒。
          
            这种消毒的习惯只能如是在训练的讨论中逐步养成。每个人的思维盲点不同,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不同,得针对每个人唤醒他的反思机制,建立他的反思习惯。而这只有一对一的训练能够胜任。 thread-2669629-1-1.html (198 KB, 下载次数: 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7 00:27 , Processed in 0.092257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