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0|回复: 0

为什么状元的经验往往不奏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1 09: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的朋友圈,总传播着各类的箴言和做人的道理。我们读来读去,只是觉得有道理,但那些道理却没有让我们在处世为人方面做得更好。这几天,我还看到了一些微友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清华学子对高中生们讲述的学习经验,提到怎么树立志向,怎么解决偏科问题,怎么挤时间,怎么面对感情问题,等等。
       
          我一个朋友,喜欢听各类的讲座。每次遇到各类的教育讲座,都会请假去听。她听讲座还很认真,会记笔记,然后思考怎么把那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但是,忙碌来忙碌去,自己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改善。为什么呢,因为她试图获取的,无非是学习的捷径,她似乎幻想着找到一个办法,不走弯路,然后像火箭那样,使自家孩子的成绩“蹭”的一下跑到前列。
       
          那些貌似有道理的状元的学习经验,真的奏效吗?就像做一道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佳肴,状元们介绍的经验,只是告诉做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际上,我们很多家庭可能缺少调料、煤气灶,甚至,连足够的原料都不够。换言之,尽管状元们的经验很好,但我们家的孩子自身学习素质,还不足以把人家的经验贯彻落实好。何况,假如我们家的孩子自身素质好,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还要我们家长奔波着操心吗?
       
          为什么我的朋友一直在谋取捷径,却始终没有找到捷径呢?因为在学习上,最好的捷径就是不去找捷径。状元们讲到怎么战胜压力,怎么融会贯通,貌似很有理,但是,我们家孩子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没有达到足够的内力,怎么会克服压力,怎么会做到融会贯通呢?
       
          我记得有的状元在谈及自己的经验时,谈到自己对高考的信心,谈到自己面对困难的坚韧,似乎一下子自己成了神人。其实,任何所谓的状元,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是学霸,但首先要承认,自己在考场上的运气好而已。譬如在衡中,很多学霸都会对高考具有信心,面对困难有坚韧的意志,但是状元只有一个,于是状元总结经验的时候,就谈到信心,谈到坚韧。那些话语,会使人们对其有所敬佩,但是对同龄的学霸而言,他考的分高,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运气好,或者是发挥好。如果再考一次,他也许连前50名都进不去。
       
          因此,状元的经验,实在是难以总结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考取好成绩的,往往是难以言状的学习习惯。长期练就的学习习惯,使得他们在对待学业上很虔诚和认真,久而久之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然后逐渐地超越了他人。同时,他们在学业上具有极强的争胜心,把学习视为事业,把成绩视为生命,把名次视为尊严。因此,他们的经验是基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上。而更多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和学习觉悟上都有欠缺,作为家长,要意识到自家孩子需要弥补的是学习觉悟和学习习惯。
       
          在学业上,往往是只有自己总结的经验才管用。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就像量身定做的服装,人家穿着服服帖帖,但套在你身上,可能就显得松垮或紧绷。很多家长转载那些所谓的学习经验,其实就是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而已,转了也就转了,他们自己也未必记得住,何况,那些经验不是什么万能的,根本不能照搬来用。
       
          学习上没有什么捷径。那些善于打听学习方法和迷信教育理论的,都试图找一种取之能用、见效快的捷径。实际上,这种捷径是没有的。学习优秀的学生,都要经历大量的阅读,都要做很多习题,都在小学阶段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孩子就是差在阅读上,差在习题量上,差在学习习惯上。
       
          因此,我们的家长,先不要迷信所谓的状元经验吧。那些经验必须播撒在合适的土壤上才管用。我们眼下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让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严格些,对孩子的陪伴紧密些,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严谨些。久而久之,当我们的孩子优秀时,我们也会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
          相关推荐: 56162a086817d.shtml (49.09 KB, 下载次数: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16:42 , Processed in 0.082748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