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8|回复: 0

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专题阅读(和谐——时代的主旋律)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23: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妙笔共绘同心圆
          鲜花,因有了绿叶的映衬,才显得明媚、鲜润;大地,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平和、静美;天空,因有了白云的点缀,才显得辽阔、深邃。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只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氛围。
          什么是和谐?
          和谐,是和风细雨的浸润,是春风化雨的关怀;是睡梦中那一首童谣的吟唱,是醒时窗前透出的黎明。和谐,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也是老人安详的笑脸;是流水自由而欢畅地奔腾,也是大海静谧而庄重地等待。和谐,是人类理想的生态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自然之和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生活之和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化之和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人生之和谐。
          如果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人与自然共同营造的和谐佳境;那么"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众人划浆开大船"便是人类群体构筑的社会和谐美景。
          和谐的基点是个人身心的和谐。因为个人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自身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的前提。我们只有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观察世界,以平和之心去思考问题,才能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浮躁;增一点睿智,减一点混沌;纳一点宽容,弃一点偏执。倘能这样,融入了我们生命的自然和社会,才会少一点坚硬,多一份柔媚。
          和谐的根由是差异和冲突。正因为差异、冲突的存在,我们才会寻求并呼唤和谐;但和谐不是无原则的苟同,千人一面、千人一腔不是和谐。真正的和谐是和而不同,是求同存异,是取长补短,是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平等互利,是共同发展基础上的精彩纷呈。
          和谐的增长点是发展与创新。涓涓细流因为和谐而成就了绿波深潭,离离小草因为和谐而铺成了肥沃草原。当竞争与合作携手,当宽容与和平相拥,发展与创新的境界自然会翩然而至。
          不要说你离和谐很远,其实和谐远在宇宙群星,近在你的心间。不要说你只是‘和谐社会‘滚滚洪涛中的一沤,其实融入大海,你的激情也能翻出浪花朵朵。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心灵思考和谐,用我们的笔触描绘和谐,用我们的交流践行和谐,在思考、描绘、践行和谐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刻度。
          第五章:选择与珍惜,注目自然之威力
          「开窗启思」
          季羡林说:"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注目自然之威力,便是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这是"和谐"中重要的一笔。"人和自然的和谐",虽然耳熟却不易理解,如果没有理解这个命题,便很容易写成一般的环保文章。而且,文章贵在思考,所以想写好这类文章,必须先理解"人和自然的和谐"的内涵,而其中的关键是理解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
          面对自然之威力,我国古人是敬畏的,因为万物有灵,因为天人对应,于是古人采取
"顺天时"、"尽地利",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天的"意志",也就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由于"敬畏自然",几千年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着,先人所言"天人合一"可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改造自然的工具,于是人成为无所不能的"智者",以为可以主宰着然,以为可以让自然界的一切臣服于人的脚下。在这种"人定胜天"的理念指引下,人面对自然之威力,不再是敬畏,而是开始"征服自然"的历程。于是人为自身利益而蹂躏自然界,自然受到人为肆意的破坏。当人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人和自然失去了和谐。
          不管是天人合一还是人定胜天,都是基于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怎样才能人和自然和谐?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利奥波德的观点值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他认为,人与大地上的一切物种平等,都有资格占据阳光下的一个位置。大地上的人、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每个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彼此间相互依赖,构成一个整体;人类没有任何理由把自己置于征服者的位置,把土地当成奴役的对象。
          因此,人和自然和谐的要义在于人维护土地上每个生物存在的权利。于是作文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对自然界存在的思考。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是否都存在?可否调查它们的生存状态?它们是怎样存在,是否延续它们祖先的习性或本色?水是否依旧清,草是否依旧绿,鸟是否依然叫,羊是否依然温顺,虎是否依然凶猛
          二、对自然界消变的思考。它们为何会消变?是否用空洞的一句"环保意识太差"就可以涵盖所有真相?是否可以再细致些再深入些,比如思考人的贪欲、道德、伦理、人性、文化等等?那消变之后呢?仅仅是影响人的生活环境吗?自然,除了给予人们物质的享受,还启迪了人的心灵、触发了人的精神。自然之消亡,是否有人心灵、精神、文化之缺失?
          三、对营造和谐的思考。拯救自然、营造人和自然的和谐,是否仅仅是喊一句提高人的环保意识,保护自然就可以了?你是否有颗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循自然之道的心?你是否有拯救自然的实际行动,而你是怎么行动的,这样做是真的和谐吗?冯骥才的《珍珠鸟》被认为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作,貌似营造和谐,给珍珠鸟的却是一个笼子,这是真的和谐吗?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为了拯救大雁,他把沙乡做成农场,给大雁营造一片栖息地家园,让大雁在这里自由觅食,自由鸣叫。诗人郑板桥说:"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睡梦初醒便可倾听百鸟啁啾,晨起欣赏莺飞雀舞。把天地间当作巨大的动物园囿,江河湖泊视作赏鱼池,融我于美妙的大自然之中,这是否才是最美的境界?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文章贵有思想,思想决定文章的高度和深度。面对自然,需要心灵的沉思,需要思想的火花。明辨之,慎思之,笔端定会洋溢一片芬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6 06:38 , Processed in 0.06195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