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3|回复: 1

中考试题资源: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检测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23: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5分)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 ②胡不见我于王 ( ) ③公输盘诎 ( ) ④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
⑤惠子相梁 ( ) ⑥朝服衣冠,窥镜 ( ) ⑦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⑧惩山北之塞 ( ) ⑨宛在水中坻 ( ) ⑩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2、写出下列成语的出处。
          ①一鼓作气 出处: ②愚公移山 出处: 3、根据提示,写出上句或下句。 ① ,未能远谋。 ②吾妻之美我者, ;妾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
③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 ,曾益其所不能。 ⑤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⑥屈原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比喻自己的修身洁行。《惠子相梁》中庄子也有类似的话语:夫鹩鸲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 , 。
          ⑦先秦诸子散文既是历史史料,又是文学名篇。你知道这里的“ 诸子”是指: , , , , , 。
          三、阅读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按论证的顺序,将文段分为三层并写出层意。(6分)
          第一层(开头至 ):层意: 第二层(“ ”至“ ” ):层意: 第三层(“ ”至“ ” ):层意: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6分)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③池非不深也 ( )④兵革非不坚利也( ) ⑤委而去之 ( )⑥亲戚畔之 ( ) 6、翻译下面句子。(7分)
①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 。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
          7、本文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所谓“人和”就是文中所说的 和 ,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 ”的政治思想。(3分)
          8、本文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证观点?(2分)
          答: 。
          9、请你结合文中的例子就文章语言特色,写一段欣赏文字。(4分)
          答: 。
          (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③一厝朔东( )④无陇断焉( )
          11、按照要求写出句子。(3分)
          ①倒装句:
          ②宾语前置句:
          ③被动句:
          12、翻译下面句子。(3分)
          ①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 。
          13、愚公和智叟两个人对移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两个人物?(3分)
          答: 。
          14、结合人物性格,说说作者在人物命名上的艺术效果。(2分)
          答: 。
          15、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表现愚公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16、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3分)
          答: 。
          (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24 0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7、本文选自 ,作者 (姓名),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家, 家。他与 合称为 思想代表。(3分) 18、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 (2)万钟则不辩礼义 ( ) (3)与我何加焉 ( ) (4)得我与? ( )
          19、依文中内容用“义”与“利”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2分) 义 ,利 。
20、《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舍生取义的人物,其中“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又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哪个人物?该人物冒杀头危险义释了谁?(2分)
          答: 。 2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3分)
          答: 。 2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其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分)
          答: 。
          2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2分) 2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 。
          2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 。 26、文章阐述“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此文后你有何见解?(2分)
          答: 。
          (四)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关关雎鸠( )②参差荇菜( )③窈窕淑女( )④寤寐求之( )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君子好逑(
)②左右流之( ) ③琴瑟友之( )④钟鼓乐之( ) 29、诗中男子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情是怎样产生的?这是什么写法?
          答: 。(3分)
          30、诗中想象情景很美妙,找出这些句子并概括这一情节的意思。(3分)
          答: 。
          31、《关雎》一诗,文、义、声、情俱佳,被誉为“ ”之始,《 》之冠;孔子评说:“《关雎》 、 ”。(2分)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检测题答案:
          ⒈、略
          ⒉、①《左传 庄公十年》或《曹刿论战》 ②《列子 汤问》
          ⒊ 、①肉食者鄙;②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③白露为霜;在水一方
          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⑥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⑦孟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列子等
          ⒋ ①“天时不如……不如人和”:提出人和事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的论点
          ②“三里之城……不如人和也”:用战争中的典型例子具体论证论点,说明人和的重要性;③“故曰……结束”:进一步论证人和的重要性,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著名论断。
          ⒌①包围 ②这 ③护城河 ④武器装备 ⑤离开 ⑥内外亲属
          ⒍①所以说,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凭借山河的险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②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些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作为君主要么不打仗,要战就一定胜利。
          ⒎多助,天下顺之;民贵君轻
          ⒏设喻论证。
          ⒐本文语言整体流畅,有说服力;不如在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先用四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渲染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话锋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强有力的结论。
          ⒑①通 ②即使 ③通“措”,放置 ④山岗阻隔
          ⒒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③帝感其诚。
          ⒓①凭你残余的岁月和余下的力气,还不能损坏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②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⒔愚公志向宏大,对人力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运用对比手法。
          ⒕愚公大智若愚,智叟大愚若智,这样命名加重了对比的色调,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⒖从侧面衬托出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⒗结尾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⒘《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政治,散文;孔子
          18、①通“避”,躲避。 ②比喻优厚的俸禄。 ③增益,指所获得的益处 ④通“德”,感激。
          19、信人生最重要;利益辈辈永相争。 20、关羽;曹操 21、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2、证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典故: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2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24、“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25、失其本心。
26、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27、略 28、①配偶 ②捞取 ③交友、亲近
④使……快乐 29、男子听到河边鸟鸣,顺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雎鸠,触景生情。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30、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男子愿望的实现,也就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31、“国风”,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7 00:28 , Processed in 0.05367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