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4 00: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
B.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C.《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D.《朝花夕拾》共十篇。这十篇散文(《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 《五猖会》 《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故乡》 《藤野先生》 《范爱农》),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常现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他没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的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作家)笔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_______(人名)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8~11题。(18分)
油墨的芳香
⑴我是无意间走进街心公园的。这一天,天气闷热异常,我忙完了事已是中午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筋疲力尽,经过街心公园,就不假思索地拐进来歇息。
⑵公园很小,两个亭子,一个花坛,周围摆放着几条石椅子,一个回廊,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藤蔓。一进来,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感觉舒服极了。
⑶在公园里休憩的大多是农民工,或坐或躺,有默然抽烟的,有南腔北调闲聊的,更多的是拿着报纸看,没有纷繁喧嚣。公园环境不算优雅,但是闹中取静。后来,每每我路过此地,趁着空闲,都会进来小坐片刻。
⑷有一天,进来了一位老人,身子骨硬朗,手里拿着一叠报纸。大伙儿一见,便老伯长老伯短地打起招呼。老伯笑呵呵地答应,找个位置,戴上老花镜,展开报纸静静地看。看了一会儿,老伯把报纸整理好,随手放在石椅上,活动一下筋骨,然后走了。
⑸一连几天,我都会看到老人重复着同样的过程。据我观察,老人并没有看完自己带来的报纸,怎么放在石椅上一走了之呢?按理说,可以带回家继续看嘛!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百思不得其解。
⑹今天,老天忽然变了脸,晴朗的天气变得阴沉沉的,一会儿,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公园里的人比平常多了许多,也热闹了许多。我想,老人今天不会来了吧!下雨天,对老人来说,行动不便呢。我这样想着,发现老人举着雨伞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叠报纸,外面还包着塑料袋。
⑺下雨天也来公园看报纸?好奇心驱使我要探个究竟。我上去跟老人搭言。我说,老伯,你怎么经常来这里看报啊?
⑻老伯笑笑说,这里空气好,安静,看看报纸,日子过得舒坦。
⑼我说,老伯,你怎么把报纸放在这里了?要是我没有说错的话,你并没有看完呢!
⑽老伯没有回答我,依然笑嘻嘻的,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老伯不回答,我愈觉得蹊跷。我刨根问底了,难道有什么缘由吗?老伯见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沉吟片刻,说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⑾老伯经常到街心公园散步,看报纸。一天,老伯来到了公园,拿出自己带来的报纸看起来。当他将报纸翻过来继续看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声音,别急,我还没有看完呢!老伯一看,是个年轻人,坐在身边,很投入地看着自己的报纸。半晌,年轻人意识到什么,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打扰你了。
⑿老伯说,没事,你好好看。说着把报纸给了 年轻人,自己又拿出另一份报纸看。
⒀我听了老伯的一番话,似乎明白了什么。我说,老伯,你天天来这里并不是看报纸的呀?
⒁老伯说,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⒂我越发蹊跷了,问,此话怎讲?
⒃说是,我自己也看报纸啊!说不是,我是为了那些农民兄弟能看到报纸。他们生活不易啊!老伯娓娓道来。
⒄那你把报纸直接放在这里就行了啊!我说。
⒅老伯呵呵笑,显得很慈祥,说,这个不一样了。我看过了,那些农民兄弟拿去看,心里会坦然,以为我丢弃不要了。否则心里会过意不去。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心里有了感动,老伯真是有心人啊!说着,老伯把报纸塞进塑料袋,不经意地放在凉亭里,举着雨伞一步一滑地走了。
8.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概括出来。
答:
9.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答:
10.下面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分析这一描写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看了一会儿,老伯把报纸整理好,随手放在石椅上,活动一下筋骨,然后走了。
答:
11.作者为什么以“油墨的芳香”为题目?请结合文中简要分析作答。
答:
四.语言应用(12分)
12.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为了让学生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某学校开展了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12分)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6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国 家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国 家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
中 国28,000,00030,000,000日 本1,850,000672,000
苏 联13,700,00013,000,000德 国3,500,0001,600,000
南斯拉夫300,0001,200,000意大利77,500153,000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答:
(2)为了让大家进一步认清战争的危害,学校举行了“古今战争知多少”的演讲活动,演讲中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
(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人们都在呼唤和平。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答:
答案
A卷(共100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语句总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2.下面句子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 )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C )(3分)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3分)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 共84分)
三.翻译、默写(10分)
7.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分)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分)
高处的猿猴常常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2句)(2分)
①大漠孤烟直, 。
②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
③ ,为有源头活水来。
(2)在温庭筠的《望江南》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望江南》 王温庭筠(4分)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2分)
9.概括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十万个为什么》再版能否创造曾经的辉煌,很难预料。
10.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种说明其作用。
答: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当年孩子提的问题和现在孩子提的问题拿来做对比,突出强调了时代不同孩子的问题也不同,这是《十万个为什么》再版的直接原因。
11.“如今,能否如此倡导“大家写小文章”、且慢功出细活呢?”一句里的“大家”是什么意思?把“大家”改成“所有人”行不行?“小文章”是指篇幅短小的文章吗?
答: 不能改成所有人,因为这里的大家指著名的专家,就是本段中提到的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钱崇澍、苏步青等,不是指所有人。
小文章在这里不是指篇幅短小的文章,而是指大家都离开象牙之塔,深入生活,写的贴近百姓,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文章。
12.第⑦段中“据说,该书再版的另一原因”中的“据说”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据说”不能删掉。因为“据说”这个词的意思是:据别人说。说话的对象不确定。如果删去,该书再版的另一原因就成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了,这与事实不相符合。用在这里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1.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结合本诗内容略做说明.。
答:是描写的深秋的景色,从“石出”“天寒”“红叶稀”可以看出。
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答:诗中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深秋景色——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小诗格外清新隽永,情趣盎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或综观全诗,溪流,白石,红叶,翠绿;白色,红色,绿色,这所有的一切,醒目而又和谐地搭配在一起,错落有致,富有情趣。正是对这绚丽丰富、多姿多彩的“山景图”的描绘。)
二.文言文阅读(12分)www.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徒以吾两人在也”一致的是( B )
5.翻译句子。6分
(1)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
6.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答: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或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参考答案:老舍 祥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8——12题。(18分)
8.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概括出来。
答:老伯暗中给农民兄弟送报纸看。
9.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答:第二段画线句子描写了公园的环境简洁幽雅闹中取静,为下文老人到公园休息看报,农民兄弟到公园休息看报,埋下伏笔。
10.下面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分析这一描写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看了一会儿,老伯把报纸整理好,随手放在石椅上,活动一下筋骨,然后走了。
答: 动作描写。写老伯把报纸“整理”好,“随手”放在椅子上,看似不经心,实是有意为之。表现了老伯那种善良,为他人着想的性格。
11.作者为什么以“油墨的芳香”为题目?请结合文中简要分析作答。
答:小说写的是老伯在公园看报偶然发现农民兄弟喜欢看报,于是每天变着法子为农民兄弟送报纸的事,这里的油墨的芳香表面上指的是报纸油墨的芳香,实际上是指老伯身上散发着 的善良、关爱、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四.语言运用(12分)
12.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6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国 家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国 家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
中 国28,000,00030,000,000日 本1,850,000672,000
苏 联13,700,00013,000,000德 国3,500,0001,600,000
南斯拉夫300,0001,200,000意大利77,500153,000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答:示例:①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③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④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⑤侵略国军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人数。
(2)为了让大家进一步认清战争的危害,学校举行了“古今战争知多少”的演讲活动,演讲中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战争推动文明的进步!
没欧洲人入侵美洲,美洲将只存在原始文明,不可能有现在美洲的发达文明国家!
没有美国独立战争,现在世界上将没有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
没有辛亥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 国将长久是腐败封闭的大清国,或者已经亡国!
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 计算机科技、核科技、航天科技(火箭技术)。这些科技都是因为二战而产生的,有大脑的现代人都知道这些科技对人类文明有多大推进作用!
可见战争规模越大,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也越大!不要只看到战争毁灭人类生命与财富的负面作用,也应该看到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推进作用。
(3)宣传标语:
答:①让和平永驻人间,让战争远离人类。②以史为鉴,珍惜和平。③同战争分手,与和平结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