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4 01: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⑤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4.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2分)
15.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 (2分)
16.如果把文中的“我们”改为“你们”,表达效果会怎样?(3分)
17.“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请你从“人”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6分)
花事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来源:中.考.资.源.网]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
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来源:学|科|网]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上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
直到l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
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来源: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19.请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20.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句中加点词的妙处。(2分)
21.与“粉红的花朵”结构相同的短语是( )(2分)
A.看清楚 B.小而密 C.开得更大 D.彩色插图
22.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B.本文的“花事”在文文心目中不是“小事”,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王大伯等人认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考试又不考它”,这些共同反映出人们的功利主义心理,也直接批判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危害。
D.文文“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因为他通过了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多年没人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23.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你在学习或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将怎样解决?(3分)
三、作文(60分)
24.如果小鸟拥有一片天空,就能自由飞翔;如果你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就能充分展现自我,探究创造,实现理想……亲爱的同学,也许你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追求拼搏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许你拥有的天空还不够宽广,在限制、束缚中感到了烦恼和困惑。这其间定会有你难以忘怀的故事、深刻独到的见解与发自肺腑的心声。
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展开想像,等等。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借鉴本考卷阅读选文,不可以写作诗歌。
北师大泉州附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初三年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4分)
①锲( qiè )而不舍 ②光彩熠( yì )熠
③惴( zhuì )惴不安 ④讳( huì )疾忌医
⑤yà( 揠 )苗助长 ⑥无jī( 稽 )之谈
⑦yí( 贻 )笑大方 ⑧浮想联piān( 翩 )
2.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C )(2分)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C.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D.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
3.诗文默写(10分)
①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②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⑦孔子提倡做人要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神话探究。(7分)
⑴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及其他神化了的人物的故事。中外都有丰富的神话故事,请你任举两例并对其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例:精卫填海——表现了向自然作斗争的大无畏气魄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夸父逐日——为民除害、向自然作斗争的大无畏气魄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后羿射日——向自然灾害作斗争、为民除害、不畏艰险的英雄。(人类征服自然的决心和愿望)
禹治水——向自然作斗争、为民除害、不畏艰险的英雄。
普罗米修斯——和强权做斗争,为了人民能得到火种,不畏牺牲。
⑵有人说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表现了人在科学技术落后,对自身不了解对自然的恐惧与无奈的情况下对神的猜测与寄托。(言之有理即可)
5.名著阅读。(10分)
⑴请用线段将下列人物与相关内容连接起来。(4分)
人物 绰号 事件
宋江 黑旋风 怒杀阎婆惜
李逵 及时雨 沂岭杀四虎
林冲 花和尚 误入白虎堂
鲁智深 豹子头 大闹五台山
⑵下列人物评价与第一小题所给事件毫无关联的一项是( C )(2分)
A.狂放不羁 B.轻信他人 C.足智多谋 D. 武艺高强
⑶在第一小题中所给的四位梁山好汉中选取一位,叙述发生他身上的一个故事情节。(不少于30字)(5分)
(略)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8分)
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②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③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④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⑥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⑦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⑧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B.蹴尔而与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为宫室之美 D.故患有所不避也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桓侯故使人问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