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回复: 1

初三语文《囚绿记》作业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23: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囚 绿 记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 。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领会文章主题思想。
          2.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的爱,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导入新课: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文笔清新、构思严谨,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囚绿记》。
          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是抗日战争爆发的一年之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在写作本文时,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经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共同呼声。
          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点名让学生给下列词语注音:
          涸辙 婆娑 移徙 抑郁
          烽烟 繁茂 攀缘
          二、整体感知
          1.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讲解:《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孤岛”,是作者的代表之一。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青藤。作者真挚而热烈地赞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3.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层次。全文共14段,开头引出回忆,最后一段结束回忆,照应开头,并抒发对“圆窗和绿友”的怀念。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问应该如何划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2-7)写爱绿;第二部分(第8-13)写囚绿。
          4.讲解: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先写自己选择了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然后写享受房间的乐趣。
          提问:文中为什么先要写房间“潮湿”“炎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选择这个房间的原因是因为可以看到窗外的绿色。从侧面描写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迷恋和喜爱。
          4.课文第5段直接写“我”对绿的赞美和热爱。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5.让学生熟读第二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释放绿色,以及当时坐着的心情。
          6.讲解:当作者囚住绿色之后,见它一天天枯萎,作者只好把它释放。虽然这不是他的主观愿望,但释放时“诚意的祝福”,告诉我们作者对绿色的爱虽然出于“自私”,但却又爱得深挚。
          7.指导学生学习圈点批注:课文除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外,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请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圈点批注。
          三、小结
          1.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感情。请大家仔细阅读品位。
          2.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忽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几段文字。
          二、讨论交流
          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语言特点:陆蠡的文章语言优美、清丽、节奏舒缓,忧郁的色彩同表达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并讨论交流。
          2.讲解: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是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家旅居北平故都,选定可以看到绿色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饱含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感情和民族的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交流讨论。
          明确作者满怀爱国激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而联想起那被“幽囚”的常春藤。因此他写下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青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山河早日获得解放。
          3.讨论课文主题。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一种是,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种是,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讨论这两种说法,全班交流。
          三、总结全文
          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的热爱,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认真体会。
          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作业纸 NO.23
          课题:囚绿记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惊诧 ( ) 虎踞龙盘 ( ) 几绺 ( ) 尘滓 ( )
          倏忽 ( ) 皱缬 ( ) 鞠躬(尽瘁)( ) 明眸善睐( )( )
          2、下面是某报上的一则广告,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①“如烟”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不含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人体的有害物质。②冒出来的“烟”是电子腔室产生的气雾,有纯真浓郁的烟草香味,飘散的气雾都是雾气,无毒无害。③能防止对身边的人不会造成“二手烟”的危害。
          (1)句①②在表达上有多处错误,请选2~3处(不得超过4处)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③表意有误,请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歇后语,任选两条补写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
          (1) 上梁山——官逼民反(2)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 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4)李逵打 ——过后赔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0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阅读理解
          去远方
          肖复兴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6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7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选自2009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6段画线的句子表达在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3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略
          2、修改参考:
          (1)句①两个“有害”语意重复,应删除后一“有害”或删除“有害人体的”;句②句子结构不完整,可在“冒出来的‘烟’”前加上“它”(或“如烟”);“纯真”用词不当,可改为“纯正”;“飘散的气雾都是雾气”多余,可删去,或将该句调至“有纯正浓郁的烟草香味前”。(2分。答对1处得1分,得满2分为止。若有其他改法,包括改得比原来好,只要正确、合理,亦可。)
          (2)删除“(能)防止”或删除“不(会)”。(1分。)
          3、(1)林冲 (2)猪八戒 (3)周瑜 (4)宋江
          二、1、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2、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3、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4、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难忘的回忆。
          5、年轻是就应该去远方,敢闯敢拼,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张扬个性,不要让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8 04:13 , Processed in 0.04919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