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7|回复: 2

中考语文复习周计划(第1周)配套练习题精选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
          一、 字词(共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10分)
          遨游( ) 颁布( ) 卑鄙( ) 蓓蕾( ) 奔丧( )
          笨拙( ) 比较( ) 鄙夷( ) 庇护( ) 避讳(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1分,共8分)
          安然无yàng( ) bá( )山涉水 百看不yàn( ) bān( )门弄斧
          变本加lì( ) 变huàn( )莫测 别jù( )匠心 不chǐ( )下问
          二、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四字词语或俗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经过几轮的初赛、复赛,我们班有十名同学进入了最终的决赛。张老师鼓励大家说:“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大家再努一把力,相信你们一定能站上最高领奖台!”
          2.这此泥石流虽然破坏力极强,但希望小学的这座教学楼却 _______________ ,可见其工程质量之高。
          3.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权威评委在点评李佳同学的作品时说:“这件作品运用的科学技术并不尖端,主要赢在其设计的_______________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一只小狗,竟然能够跟随自行车队长途奔跑几千公里,并最终到达海拔数千米的西藏,真是让人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默写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1. _______________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 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3. 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论语》)
          5.李白在《行路难》中突出表现诗人“倔强、自信、坚持理想、相信自己的抱负终会实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3分)
          《水浒传》塑造了梁山 ① 个英雄形象,其中只有三个女性英雄,一丈青扈三娘的丈夫是个子不高的梁山好汉,名叫(姓名或绰号) ②
,母大虫顾大嫂和母夜叉孙二娘都是用(职业) ③ 身份为掩护,给梁山打探情报。
          ①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相应题目。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_______________
          3.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01: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记叙文,完成相应题目。(21分)
          我的母亲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②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③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④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可是,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⑤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 有删改)
          1.全文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补全下面的横线。(8分)
          (1)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
          (4)母亲为我筹到巨款助我上学;
          (5) 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④段划线句提到“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这样做是为什么呢?(6分)
          答: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划线句“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不超过150字)(7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02: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阅读议论文,完成相应题目。(9分)
          跟自己比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乙】。
          ④【丙】。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1.简要说明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4分)
          答: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将下面3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跟自己比,才能找对“对手”
          【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__ 【乙】处应填: _______________ 【丙】处应填: _______________
            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加入这里》》》新东方社区进行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 18:10 , Processed in 0.076413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