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回复: 0

中考必背文言文《泊秦淮》测试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5、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中考练兵
  1.诗中用一个“__"写出秦淮河迷蒙冷清的特点,以“_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名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3.对下列诗句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此句以“钩”喻月之形,残缺之月更添愁绪,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俯仰古今变迁,感慨人生无常,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由景及人,由人及情,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作者巧妙地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新题演练
  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寒冷的雾气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水面和两岸的沙滩。从你背过的诗文中再写出一句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诗句。
  5.“指桑骂槐”是这首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你能具体说说吗?
  6.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描绘出一幅迷蒙冷寂的秦淮秋夜图,造成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如果把“烟笼寒水月笼沙”看作是精彩的画面,那么,“夜泊秦淮”便是边角的题字了。
  C.诗的三、四句是批评歌女们在国事艰危的时候竟然还唱着靡靡之音。
  D.“犹唱”二字,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联了起来,意味深长。
  参考答案
  中考练兵:1.笼近酒家 2.D3.B
  新题演练:4.示例:秦时明月汉时关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筑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5.诗人表面上是批评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是谴责正在酒楼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6.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7 05:50 , Processed in 0.06227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