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回复: 0

九年级语文第14课综合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正音: 儒家( ) 论语( ) 彷徨( )( )
          二、释词: 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 齐家—— 四书——
          清谈—— 彷徨——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
          三、本文是一篇漫谈式( )文,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只是针对中国学生提出他的论题:“
?”全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主体部分紧扣文题引用《大学》里的句子,先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强调“探察物体”即“
”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讲道理、摆事实说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并不重视格物致知;再从科学进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和中国学生的弱点几个方面,来论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即具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结尾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
”——其实,本文的题目即是“ ”。
          四、研究探讨:
          1、按照议论文“三段式”的一般结构给本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述每部分的内容。
          2、什么是“格物致知”?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3、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4、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中哪些是正面事例?哪些是反面事例?
          5、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讨论一下,这符不符合实际?对此你有何看法?
          6、谈谈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8 04:57 , Processed in 0.04249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