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回复: 1

2010年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精讲及训练集锦(12)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31 15: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精讲及训练十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发展先进文化
          一、时政背景:
          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2006年“文化遗产日”
          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安阳段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4、《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5、中央文明委部署在全国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
          6、中俄文化年“中国年”
          7、孔子教育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全民教育奖,终身学习)
          8、2006年2月,拉开网络签名序幕的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则最先发表在“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网站,并引来卫生部肝胆肠研究中心曾昭武博士针锋相对的反驳。4月间,《告别中医中药》不断被网站转载6月13日张功耀又发表文章,声称:“彻底废除中医,科学怎能向愚昧低头?”10月7日,张功耀网上征集签名,号召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一度传出有上万名网友签名。
          9、2006年12月,我国知名院校的十位博士生联署发布抵制圣诞节。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在此,十位来自中国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10、目前,“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新一轮“汉语热”已在全球掀起,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外国人士良好的中文水平成为今后生存竞争的新优势。
          11、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和奥运徽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都体现出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勤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3、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对待国内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4、积极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的先进文化,丰富、发展、创新自己的文化,同时要积极向世界各国推广中国文化,向他们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5、社会主义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这样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6、发展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7、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语言、标志、代表人物和待人处事的方式。
          8、对待文化差异,我们应加强沟通,既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9、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差异,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10、各国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多元化发展。多元的世界文化和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外来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而要批判地吸收。
          11、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存在着差别,不分优劣;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涵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12、学习外来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1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4、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15、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6、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7、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我们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8、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是产生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之一。淡忘传统文化,消解民族内在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7-31 15: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典型题目:
          1、我们中学生中存在一些不把民族文化当回事的现象,比如:
          对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不感兴趣,却热衷于圣诞节等洋节日
          2、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万万不能丢,因为:①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笔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瑰宝②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然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①自觉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②要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并结合时代 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4、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两人成为朋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一些内容: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②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同时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5、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和冲击,我们应如何对待?①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多元化发展②应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不要排斥,也不宜全部吸收,而应取长补短,在尊重自己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6、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确保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要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③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7、如何看待中国的春节文化打动世界这一现象?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②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的结果。
          8、说一说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文化观?(1)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呈多样化,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既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价值,平等交流,互相学习。(2)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各个国家民族文化,体现了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
          你拟两句宣传民族文化的宣传口号。
          文化传薪火,实干创未来;弘扬优秀文化,你我共参与;凝聚民族智慧,实现伟大复兴;北京欢迎您,中国是朋友。
          9、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有什么积极意义?【答案】(1)我国政府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和改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遏止破坏文化遗产的非法行为,(2)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0、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答案】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保护文化遗产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石;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是维护世界多样化和创造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1、谈谈你对“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一主题的认识理解。【答案】(1)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2)保护文化遗产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可以保护和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维护全民族的精神支撑。(3)中华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4)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文化,就是对对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护。
          12.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出金点子?(国家)(1)国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使保护文化遗产有法可依。(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影、报刊等媒体,对外宣传本国的文化遗产。(3)利用文化遗产对人民群众进行精神教育。等
          作为中学生,请你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出建议。(为弘扬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提出好的建议)(至少两条)答:大力开展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宣传活动;有关部门利用法律、行政手段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注重创新与发展,做到民族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焕发新的生命活力等。
          13、青少年怎么办?①通过课外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神②自觉保护文化遗产③大力宣传民族文化或①青少年要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扩大中华影响,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②要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融合多元文化,确立保护文化遗产意识,自觉担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
          14、请你设计适合中学生的两种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形式?辩论会、主题班会、社会调查、出黑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等
          15、为宣传“文化遗产日”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①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②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
          16、针对互办文化年设计一个活动主题、方式、标语?答:主题:文化交流与中学生等。方式: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手抄报、文艺表演等。标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构建和谐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等。
          17、我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举办“文化年”活动的意义有哪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加强国际合作。
          18、近几年来,在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中国热”“汉语热”这表明了什么?答:①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②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③表明了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全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④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博采各国之所长,广泛地吸收不同的文明成果。
          19、加强文化建设或建设和谐文化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既应当有繁荣的经济、民主的政治,也应当有先进的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20、建设和谐文化有何意义?(1)建设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3)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1、请你为家乡建设和谐文化建言献策: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当地文化建设。
          22.怎样建设和谐文化?(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2)加快对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交流与融合,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批判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文化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据材料,还可能有其他许多答案,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23、青少年能为建设和谐文化作出哪些贡献?(1)青少年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培养自己的文化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2)面对多元的世界文化,青少年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批判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4、福娃、中华武术、长城、故宫等是中国文化的代表。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有更多的外国朋友领略它们的风采。有的同学建议在此期间展示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你能设计一些具体方案吗?【答案】(1)在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上表演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2)开展放风筝、赛龙舟等民族体育项目的比赛(3)发行富有民族特色的信封、纪念币、邮票、纪念品等(4)举办京剧演出、民族时装展、文物展等各种文化活动(5)合理安排外宾的生活细节,通过中华饮食、中医保健、旅游观光等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23:23 , Processed in 0.08637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