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回复: 2

2015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d]
                                                [/tr]
                                       
                                [/table]
                        [/td]
                [/tr]
       
[/table]

          一、中考记叙文要求
          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结合内容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知识梳理
          (一)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1、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描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体。
          2、记叙文的分类
          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记叙文是以情感人
          (1)侧重写人的记叙文
          如:《我的母亲》《老王》《背影》《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忆冼星海》《邓稼先》
          从事件中分析人物,在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
          (2)写事的记叙文
          如:《社戏》《风筝》《羚羊木雕》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如:《春》《济南的冬天》抓住写景手法,景物特征,分析作者情感。
          (4)表达方式:5种
          ①记叙:概括叙述、详细叙述
          ②议论:
          开头议论:开篇点题,统领下文
          文间议论:承上启下,揭示意义
          结尾议论:揭示或升华主旨,画龙点睛
          ③抒情:真切强烈,震撼人心。
          ④说明
          ⑤描写
          (5)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细节描写细微具体人物环境场面
          三、常见题型解析
          1、题型一:题目设题
          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拟题、寻找线索。
          ①标题含义
          A、一语双关的题目最容易考查其含义,表层意从字面上很容易把握,深层意要联系全文甚至主旨方可把握出。
          B、运用修辞的题目也容易考查含义
          思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又指……。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情感,暗示了……的主旨。或者:运用…修辞,写出……
          ②标题作用
          内容上:(同题目含义)点明……、概括……事件、表达了……感情、表达了……主旨
          结构上:是否是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参考)形式上: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③拟题(只要对的,不要贵的):以核心人物为题:《老王》《藤野先生》;以核心事件为题:《登上地球之巅》;以核心事物为题:《风筝》;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以独特的视角为题:《背影》《台阶》;以主旨为题:《伟大的悲剧》;以情感命题:《爱》;以线索为题:《羚羊木雕》;寻找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7-24 00: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2、题型二:情节设题
          ①概括全篇内容、概括部分情节、梳理心情变化、概括全文内容
          基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可以有,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注意: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插叙的事情排除掉);如果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②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③梳理心情(感情)变化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结:完善情节链、完善变化链
          3、题型三:人物形象设题
          ①分析人物的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思路:抓住文中抒情议论句,体会作者情感,用赞美(贬斥)的语言概括。是一个……的人。从文章……看出来。要巧借文章中的词语是否要结合内容分析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细节描写:即特写镜头,以突出人物心情或品质。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③评价人物形象
          基本思路:性格特征+评价
          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模版。
          (有模板,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升华、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④揣摩心理
          出题类型:补写心理
          思路:明确人物此时此境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
          注意: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考试中建议用第一人称)。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4、题型四
          句子设题
          (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
          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
          (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全文设置了……的情感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等。
          中间: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呼应;引出下文的……;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
          结尾:照应开头,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回味无穷;总结全文,突出、深化……的中心。
          过渡句的作用:
          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7-24 01: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3)描写句理解(作用)
          ①人物描写句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②社会环境描写句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
          ③文采句赏析(表达效果)
          思路:修辞(+阐述)+内容+情感
          语言组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动作、心理、神态等),表达了……的情感。
          注意:在适当地方加上炼字内容。给整个句子以综合评价。
          5、题型五:段落设题
          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对下文起到……的作用。(结构)
          注意: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①开头段作用
          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②结尾段作用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题旨;深化或升华主旨,强化作者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思,余味无穷;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呼应开头,首尾圆润,浑然一体。
          ③环境(景物)描写句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突出人物……的性格。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等。(回答要具体)
          ④中间(非开头结尾)段落
          过渡段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内容
          只承上:总结上文……内容
          只启下:引起下文……内容
          铺垫段:为下文……作铺垫
          6、题型六:词语作用/妙处/表达效果
          常考的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副词;褒义贬用、贬义褒用;语境词等。
          方法指导:带句解词;有修辞要写出所用……修辞;有的写出……心情,表现了人物……性格,表达了……的情感。突出了……的中心。
          注意:结束时最好有综合性评价语。
          此题型还有: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调换另一词
          解题模式:
          首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其次,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或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好在哪里);最后,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好在哪里)还有: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
          思路:就近、就前原则
          例如:“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微博]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这样”指的是?“这”是近指,“那”是远指。
          还有:其他词语指什么,根据语境推到判断出所指
          还有:词语是否矛盾,有些词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各有所指,寄寓深刻的用意。
          7、题型七:记叙顺序设题
          ①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时间)记叙。
          作用:叙事条理分明,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完整清晰。
          ②常考的是倒叙、插叙的辨识及其作用。
          插叙的作用:这段插叙,补充了……的内容,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使文章内容更翔实,故事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
          倒叙及其作用:有两种倒叙形式:第一种是首尾照应,中间回忆。这种形式的倒叙作用是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第二种是把事情的结果写在前面,这种形式的倒叙作用是取得设置悬念、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td]
                                                [/tr]
                                       
                                [/table]
                        [/td]
                [/tr]
       
[/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29 01:28 , Processed in 0.05099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