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一、填空题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权谓吕蒙曰(对-----说)
2、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权、当道)
3、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事务)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哪里、怎么)(研究)(通耶,语气词)
5、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6见往事耳(了解)(指历史)7孰若孤(谁)(像)8蒙乃始就学(于是、就)9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10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11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12即更刮目相待(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认清事物)14肃遂拜蒙母(于是)
三、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
四、解释成语
1、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2、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问答题
1、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答案: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答案: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答案: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答案: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答案: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7、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答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案: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案: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答案: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使人感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11、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
12、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答案:见往事耳但当涉猎
14、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答案: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只有学习才能够增长知识与见识。
附: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