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6-30 16:59:13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之【古文阅读(三)】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课后练习题】
          18.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无从致书以观致(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
          (3)色愈恭,礼愈至至(4)邻舍有烛而不逮逮
          1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1.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2分)
          [甲][乙]
          22.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23.24两题。(4分)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23.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2分)
       
        【阅读理解答案】
        18、(4分)(1)得到(2)请教(3)周到(4)及,到
        19、(3分)CD
        20、(4分)(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2)希望能够读遍主人的藏书。
        21、(2分)[甲]抄书求师[乙]偷光佣作
        22、(3分)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得到他人的帮助)
        23、(2分) “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4、(2分)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相关阅读: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50篇)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人教版)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人教版)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人教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之【古文阅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