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23 23:59:00

太原杏岭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知识积累(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上海世(bó)(1)会隆重开幕了!从这一刻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将体现到来自全球的精(cǎi)(2)展示之中,贯穿于184个日日夜夜。这一曾经和中国彼此(yáo)(3)望的人类文明盛事,将隆重写入中国历史。她饱蘸底蕴深厚的“中国红”,演绎一个(xuàn)(4)丽多姿的中国传奇。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1)沃壤千里(2)繁花似锦(3)星光灿烂
          A.(1)(3)(2)B.(2)(3)(1)C.(3)(2)(1)D.(2)(1)(3)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A.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C.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工艺品。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全球变暖”这一不争的事实,让这里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一时间,“低碳生活”的理念备受关注。“低碳生活”倡导降低生活能耗,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普通居民来说,平时注意节电、节水、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就是积极实践“低碳生活”。
          20
          A.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直接在原句上修改。
          B.根据文段,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倡导低碳生活。(20字以内)
          5、默写(12分)
          1)黄河远上白云间,。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3)愿将腰下剑,。4)无言独上西楼,,。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茅盾的,冰心的婉约清秀。
          4)小说的三要素为:、、。
          二、阅读(56分)
          (一)诗歌鉴赏(4分)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6、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7、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怎样实现这一转化的?(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8——11题。(11分)
          语文诗话
          1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多样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具有工具性;高层次表达则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
          2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
          3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更应该热爱我们人自己,爱亲,爱友,爱人,便会有诗情,便会有语文。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关爱亲人反使诗情更怯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因诗句而彼此拉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寂寞因诗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情因友情而更酣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关怀……
          5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学海洋,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甚至或是猛呼抗争。
          6屈原忧愁悲思而抒《离骚》,愤懑情极乃发《天问》;东坡遭贬、壮志未酬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胡虏未灭而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陈涉苦难深重怒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8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9“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泰戈尔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语文抒写你的心灵,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话,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
          8.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2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第8段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5段是个过渡段。从内容上看,它在上文第____________段和下文的第___________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
          11.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第4、6、8段中任选一段加以分析。(4分)

zkfive 发表于 2016-7-24 01:38:20


          (三)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回答12--15问题。(17分)
          山就这么高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12.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3.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14.写出本文蕴含的生活哲理。(2分)《山就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平结合的赏析性文字。(80字左右)(5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13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zkfour 发表于 2016-7-24 02:47:06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贞观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 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而邻之生日蹙(2)又安敢毒耶?(3)坐违李靖节度(4)诚不可忘
          17.下列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积于今六十岁矣余将告于莅事者 B.今以蒋氏观之跪而拾之以归
          C.而乡邻之生日蹙此悉贞良死节之臣D.请宽其过其如土石何
          18.用现代汉语翻译 下列句子。(4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19.阅读上面选文,完成题目。(3分)
          根据甲文,概括将氏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
          根据乙文,概括唐太宗的有关治国策略:。
          三、作文(40分)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杏岭这片沃土上有过欢笑,有过忧愁;回首过去,遥望未来,不禁百感交集。请以“我与杏岭的故事”为题,不拘形式地写自己在我校的校园见闻、感受和想象,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生活内容,真实记录你在杏岭的成长历程,展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生活画面。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博、彩、遥、绚
          2、B3、B
          4、A.示例一:“低碳生活”倡导降低生活能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示例“低碳生活”倡导降低生活能耗,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B.示例一:控制地球变暖,低碳生活由我先行。示例二:绿色出行每一天,低碳生活在身边。
          5、略
          二、6、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修饰“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几个形容词,以小见大,反衬出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浓,对祖国怀念之切。
          7、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意象表现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语文的高层次表达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工具性,更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情感性和理性。)(从“精神性”角度回答即可给分。2分)
          9.(1)论证“语文应该是热爱”。(或:论证“语文是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
          (2)论证语文“也不乏冷静理性”。(1处1分,共2分。只对陶诗加以解释分析不给分。)
          10.2346(第一空必须答全234,否则不给分。1空1分,共2分)
          11.略。(从排比句的使用和引用诗文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加以分析,语句通顺即可。点出排比、引用等,给2分;分析2分。共4分。)
          12.“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
          13.(1)“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2)“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或产生的重大影响
          14.(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因难,逐步解决
          15.例: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需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传身教
          16、一天天;怨恨;因为;的确
          17、C
          18、假如从前我不从事这个职业,那么生活早就困苦不堪了。
          我一定不赦他的缘由,就是这啊。
          19、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赏罚分明,法度严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原杏岭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