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6|回复: 2

2015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句子的知识点总结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28 12: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句子的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
          例:杨亚‖写字
          主谓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谓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捉鱼
          主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谓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
          主谓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句子的分类
          单句句型
          1、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分类:
          动词性谓语句:太阳‖出来了。他‖养了一大群鸡。茶桌‖擦得滑溜溜的。
          形容词性谓语句:土地‖[很]肥沃。赵州桥‖[非常]雄伟。他‖[非常]健康。
          名词性谓语句:今天‖国庆节。今天‖星期五。他性格‖温和。
          主谓谓语句:这些事情‖我都知道。她‖身份特殊。(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2、非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词形成的、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分类:
          动词性非主谓句:并不是省略了主语,而是不需要补出,甚至无法补出。出太阳了。上课了。禁止吸烟。站住!有人敲门。
          形容词非主谓句:通常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形成。要在一定语境里才能成立。对!好!太棒了!
          名词性非主谓句:由一个名词或名词性偏正短语形成。1949年。多么壮丽的山河啊!飞机!小杨!(呼唤、称呼)1949年春天。北京万寿寺。(在剧本里说明时间、地点)
          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哦!(我想起来了。)呜--(火车的汽笛响了。)
          非主谓句也可以划分成:
          (1)无主句:只有谓语没有主语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四类:
          下雪了。发水了。集合了!下课了!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立冬不砍菜,一定受霜害。
          请勿吸烟!禁止吸烟。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进站上车!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祝你生日快乐!
          是我拿走了那个东西。有人!大家注意!
          (2)独词句:由一个词或一个偏正词组组成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五类:
          好大的雨!这种人!天哪!真好!
          星期天上午9:30,办公室。第二年冬天。老鼠!鬼子!
          (甲对乙一伸手)钥匙!(顾客对饭店服务小姐招招手)筷子!
          喂!老王!老王!哎!来了!是!是!好!好!当然!怎么!为什么!
          劳驾!谢谢!客气!辛苦了!
          3、“把”字句:是主动句的一种。句中谓语一般都是及物动词,而且不能是单个的动词,应当是短语或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勇士们把敌人打退了。他把研究和演算数学当作一种休息。
          4、“被”字句:是被动句,是主语接受动作的句子。被动句中的主语是受事者,由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如:敌人[被勇士们]打败了。有时句中只有介词“被”,没有主动者(“被”的宾语)。如:小静在睡梦中[被]推醒。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典型结构都是:主语+状语+动词+补语。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来代替“被”。
          5、“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种关系,即甲=乙。如: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如:中华书局是出版社。
          6、“有”字句:是由动词“有”参与构成的动宾谓语句,表示“领有”、“具有”;“存在”;“发生”或“出现”;“列举”、“包括”;“达到”等状况。
          (1)表示“领有”、“具有”:人都有两只手。这件事有重要的意义。
          (2)表示“存在”:屋里有人。
          在墙角,有一个大铁柜。(有时,句首处所名词的前边用了介词来表示强调“处所”的重要性,这时,处所名词的后边通常有停顿。)
          “有情况!”他一边喊,一边往外边奔。(有前边的“时间、处所”名词可以省略,形成“有+名词”的格式,常用于感叹句中)
          桌面上中餐西餐都有。(“存在实体”的名词也可以放在“有”的前边)
          (3)表示“发生”或“出现”:他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
          (4)表示“包括”:这当中的“有”在意义上大致相当于“包括”、“等于”、“是”等等。
          人造纤维有粘胶纤维、铜氨纤维和醋酸纤维等。
          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二十多人。
          操场上的人,有跑的,有跳的,有打篮球的。
          一年有十二个月。
          (5)表示“达到”:刀的长度有一尺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6-28 13: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7、“所”字句:含有“所”字短语的句子。类型:
          (1)“所”字短语充当定语。如:这是钟表匠(所需要)的工具。我(所看到)的黄河不是这样。
          (2)“所”字短语充当主语,其后必带“的”。如:你所见到的,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秋风所掠走的,春风又送来了。
          (3)“所”字短语充当宾语。如:这正是我所需要的。这种境界是画家们所追求的。
          (4)“所”字短语充当介词宾语。如:困难比他们所想象的要多得多。你照他所说的去做。
          8、双宾句:谓语动词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其中离动词近的近宾语为间接宾语(通常表示对象),离谓语动词远的远宾语为直接宾语(通常表示人或事物),宾语间没有架构上的联系。例如:
          他递给我一本小说。
          既然你们那里人手不够,我再拔给你们两个人吧。
          给小兔一点儿胡萝卜吧。
          近宾语常常是代词,代词的前面一般不加修饰语,因此近宾语多是比较简短的。名词作近宾语时,前面也可以有定语。例如:
          小宇带给孤儿院的孩子一堆玩具。
          远宾语可以指事物,也可以指情况,因此有可能比较复杂。例如:
          妈妈后来告诉我,您一直保持着乐观,不向权势折腰,几次申请要去农村落户。
          特别注意:能构成双宾句的谓语动词是有限的。大致有四类:
          (1)表示“给予”义的,如“送、交、给、派、卖、还、退、付、赔、输、分配、吐、吓”等;
          (2)表示“取得”义的,如“买、拿、罚、收、骗、赚、偷、抢、扣、赢、求、托、欠”等;
          (3)表示“叙说”义的,如“问、教、告诉、嘱咐、回答、报告、通知、打听、请教”等;
          (4)表示“称呼”义的,如“叫、称、称呼”等。
          9、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如:
          老王正拉着帆布盖车。(表目的)他乘车回沈阳。(表方式)老杨吃了早饭起程。(表先后)
          由于长期地过度劳累,李老师生病住院了。(表因果)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连动句,要抓住三点:①必须有两个动词连用共同陈述个主语;②两个动词短语在意义上有目的和方式、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且位置不能互换;③两个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
          10、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下列特点:
          (1)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例如:
          老师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中间既做“鼓励”的宾语又做“努力学习”的主语的词“大家”,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用“”表示。
          (2)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的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例如:大家选他当代表。他有个妹妹在美国工作。
          (3)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意上有一定联系。例如:
          沈林叫他快去请医生。(“去请医生”是“叫他”的目的)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品格。(句中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
          连动句,可以连续叙述一个人的几个动作;兼语句,则可以连续叙述几个人的几个动作。连动句可以扩展,连动套接兼语;兼语句也可以扩展,兼语套接连动。例如:
          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
          医生禁止病人骑电动车上班。
          11、存现句:表示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的特点有三:
          (1)主语常是表处所或时间的词。例如: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床上躺着一个人。
          (2)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动作产生状态的持续。例如: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表示出现)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出现)
          (3)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例如:
          桌子上放着一本书。--一本书在桌子上放着。床上躺着一个人。--一个人在床上躺着。
          12、倒装句:句子的各个成分处于通常位置上的是常式句,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倒装句也叫变式句。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常见的有主语和谓语倒置,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倒置。
          13、省略句:省略句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说话时往往会省略去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如果离开了这样的语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才行,而且只有一种添补可能。这多因对话、上下文、避重复、表祈使而省。
          单句类型划分
          单句类型划分:从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语气,可以将单句四类:
          1、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一件事情。陈述句发挥特定的陈述功能,在语气上属平直调或者缓降调。它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如:他来了。小王走了。
          (1)表示肯定。用“是”字句或一般肯定句表达。例如: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王奶奶和蔼可亲。
          (2)表示否定。句中用“不”、“没”、“没有”等否定词语。例如:他不是民工。王军今天没有打篮球。
          (3)表示主动。用行为的发出者作主语。例如:小丽砸了花瓶。
          (4)表示被动。例如:花瓶被小丽砸了。
          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有疑而问的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
          (1)是非问: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不能用“呢”)。它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是非问句,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用点头、摇头回答。例如:这道题你会做吗?
          (2)特指问: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谁让他干的?
          特指问常用语气词“呢、啊”,但是不能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6-28 14: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3)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打篮球,还是踢足球?
          (4)正反问:是由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的。例如:你去过颐和园没有?
          3、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表达命令、劝诱、禁止意义的句子。在语气上,可以是急升调,也可以是缓降调。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一类是请求、劝阻。如:你来!小王,你走吧。
          (1)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这种句子经常不用主语,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不常用语气词。例如:不得抽烟酗酒!
          (2)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也用降语调,但往往比较平缓。表示请求时,多用肯定句,常常用语气词“吧”或“啊”。表示劝阻时,多用否定句,常用“甭/不用/不要/别”等词语和语气词“了、啊”等。例如:您还是先回去吧。
          4、感叹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强烈的情绪、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感叹句一般用降语调。
          (1)由叹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哎哟!我的妈呀!--表示痛楚
          (2)由名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天哪!这如何得了!--表示恐惧
          (3)口号或祝词式的感叹句:例如: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由“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和句尾语气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那该多好哇!
          复句的构成和划分
          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复句的分句间有短暂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
          (一)复句的特点:
          1、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主谓关系结构。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句子多长,中间多少逗号,仍是单句,而不能成为复句。例如: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出生在科学家的家庭里,长大了才容易当上科学家。
          2、复句里的每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各分句之间不存在主谓、动宾等结构关系。它们在结构上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比较下边两个句子:
          (老杨走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是一个单句,只有一套主谓关系:“老杨走了的消息”是句子的主语,“马上传遍了全村”是句子的谓语。)
          老杨‖走了,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是一个复句,有两套主谓关系;两个分句之间互不为句子成分,它们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3、整个复句不论由多少个分句组成,都只有一个贯串全句的语调。各分句之间有较小的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整个复句之后有较大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例如: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这个复句包含多个分句,而且不止一个层次,在显示两重并列关系的分句间用了分号,每一重的各个分句间用逗号。)
          4、复句中的分句意思上是有联系的,分句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单句不能组成复句。例如:
          广大中小学教师为培养我们下一代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应该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这个复句中的两个分句是按照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组合在一起的。)
          复句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借助语序直接组合成的。例如: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2)借助虚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例如: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复句中常用的虚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连词,一类是一部分副词。这些虚词在复句中都是起关联作用的,因此把它们统称为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的关联词语既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配对使用,前后呼应;有的关联词语一般要配对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表示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
          单、复句的差别
          主要看各分句间句子成分构成如何,只有一套主干的是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主干(有时共用一个主语)的就是复句。可以从结构上、意义上、关联词上区分,但有关联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复句。例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列复句,有两套谓语和宾语。)
          我们认为,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单句,只有一套主干,主语是“我们”,谓语是“认为”,宾语是“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虽有关联词语“只有……才……”,只有一套主干,即主语是“共产党”,谓语是“能救”,宾语是“中国”,所以是单句。)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复句,有两套主干:前一分句主语是“党风”,谓语是“正”;后一分句主语是“事业”,谓语是“兴”。)
          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复句的扩充):
          1、一般复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表示一种关系。如果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种以上的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两个以上的层次,这种结构上有多个层次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例如: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表示转折关系。)
          班长张林不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还热情地帮助别人,因为他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因果复句,但前两个分句又是递进关系,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层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这是二重复句。)
          2、多重复句是由一般复句扩展而成的,一般复句扩展成二重复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句加复句: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是一个单句,后一个分句扩展成一个复句。例如: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2)复句加单句: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扩展成一个复句,后一个分句是一个单句。例如: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3)复句加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分句又扩展成复句。例如: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
          复句分析法
          1、首先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弄清前后分句的关系;然后对第一层次的两个分句作分析,如果是复句,再弄清它的两个分句的关系。
          2、要正确判断复句的类型,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类复句特定的关联词,根据关联词作出正确判断。下面是几个容易搞错的关联词,要记牢。
          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
          不管……都……表条件;尽管……也……表转折;
          即使……也……表假设;既然……就……表因果;
          无论……都……表条件;宁可……也……表转折;
          既……又……表并列;要么……要么……表选择;
          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
          3、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判断其关系时,一要看内容关系,二要试套关联词语。如“风大,雨急”,试套“又……又……”,成“风又大,雨又急”,可判为并列关系。
          4、有的复句中的主语承前或蒙后省略。如添上主语,通常为复句。例如,“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后分句省了“这种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7 12:07 , Processed in 0.05239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