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回复: 0

2015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28 12: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义:()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通( ),义:()
          3、便要还家             ()通(),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义:()  ()通(),义:()
          5、才美不 外现                ()通(),义:()
          6、其真无马耶                ()通(),义:()
          7、四肢僵劲不能动              ()通(),义:()
          8、.荡胸生曾云              ()通(),义:()
          9、卜者知其指意           ()通(),义:()
          10、矜、寡、孤、独、废疾者  ()通(),义:()
          (二)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D.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2、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呼天抢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B. 走马观花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C.口诛笔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
          D. 举世无双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是两个词的一项是( )
          A.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B. 虽然,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D.今齐地方七百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马无故亡入胡。(《塞翁失马》)
          B.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因对方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季节。)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十分憎恨。)
          D.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参与。)
          C.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豆:一种粮食作物。)
          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是:这。)
          7、下列句中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吉祥。)
          B.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景:日光。)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作文:文章。)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等:等同。)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 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9、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D.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10 、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 (     )
          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     )
          ③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
          ⑤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②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         安
          ③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
          2、毕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毕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
          3、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
          4、诚
          ①帝感其诚                         诚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
          ③此诚危急存亡制秋也     诚
          5、池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池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
          6、曾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
          7、从
          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从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从
          8道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
          ④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⑤以谘诹善道,查纳雅言      道
          9、达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达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达
          10、当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
          ②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当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当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当
          (四)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2)以光先帝遗德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4)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5)粪土当年万户侯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6)狼不敢前 《狼》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7)渔人甚异之。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8)稍稍宾客其父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9、父利其然也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五) 文言句式
          1、说说下列各句是不是判断句。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珠可历历数也。
          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④是进亦忧,退亦忧。
          2.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
          ②始知为人情所患。(       )
          ③夫战,勇气也。(          )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⑤何陋之有?
          3.填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辨别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句式。
          a.判断句  b.省略句  c.倒装句  d.小被动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4)子何恃而往?(  )
          5、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6、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试补出下列括号中省略的部分。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    )矣。(    )令(    )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8.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其结构形式。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
          ⑶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
          ⑷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9.与"王曰:'何坐'?"句式一样的是(    )
          A.一狼洞其中                    B.甚矣,汝之不惠
          C.为乡里所患                    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10."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参考答案:
          (一)1.奇通"又",意思还有一些
          2、已通以,以后
          3、要通"邀",邀请。
          4、材通才,才能
          5、见通现,显露
          6、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7、支:通"肢" 四肢的意思。
          8、曾通"层",层层叠叠。
          9、指:通"旨",意图
          (二)1、D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B句中"狱"是"案件",今指监狱。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质 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现在专指布的质地,用布做的衣服。D句中的"徜徉"意思没变。因此答案为D。
          2、D。解析:A项抢,古义:碰、触。B项走,古义:跑。C项诛,古义:责讨。D项意义不同,前者是"推举",后者是"全"。
          3、A解析:A项古今义相同,是一个词。B项古今义不同,是两个词,解释为"虽然这样"。C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中间夹杂"。D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此地方圆"。
          4、D解析:A项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B项河,古义专门指黄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C项虽,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D项是,古今义相同,都是判断词。
          5、D解析:A项感激,内心的感动,激发。侧重于内心。B项秋:古义是时、时候。C项痛恨:惋惜、遗憾。
          6、C解析:豆的古义是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A、B、D三项都对。
          7、C解析:作文,此指写文章,是两个词。A、B、D三项都对。
          8、D解析:"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9、C解析:A项古今义不同,古义指一直连接到;今义指不经过中间事物。B项古今义不同,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开业。C项古今义相同,都解释为"认为"。D项古今义不同,古义:到了,是两个词,"至"是动词,"于"是介词;今义常用来表示另提一事。
          10、①顾:古义是拜 访;今义为照顾、回顾。②居:古义作"经过"讲;今义一般作"居住"讲。③但:古义是"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④狱:此指案件;今义是监狱。⑤微:无、没有;今义为微小、细微。
          (三)1、①怎么②养③安稳
          2、①全,都②完、尽
          3、①靠近②等到
          4、①诚心②果真③实在
          5、①护城河②水池
          6、①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②通增,增加
          7、①跟从②服从
          8、①道义②说③道路④方法⑤道理
          9、①达到②威望
          10、①对着②正当③应当④要,将要,快要
          (四)(1)笑:动词活用做状语,解释为"笑着"。
          (2)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发扬光大"。
          (3)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生气发怒"。
          (4)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解释为"擅长"。
          (5)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是粪土"。
          (6)前:上前 名词用作动词。
          (7)异:对此感到诧异 意动用法。
          (8)宾客:以其父为宾客 意动用法。
          9、 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意动用法。
          (10)箕畚:用箕畚 名词作状语。
          (五)1、答案与解析:第1句可翻译为: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这里"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第2句可翻译为: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出。这两句虽然有"者"、"也"等标记,但都不是判断句。第3句可翻译为: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第4句可翻译为: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在古汉语中,特别是先秦时代很少用"是"字表示判断,在句中用了"是"字,大多数是把它作为代词使用的。第4句的"是"在这里就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稍不注意,解释成判断词的"是",好像句子也通顺,那就错了。所以,这两句也不是判断句。
          2、答案与解析:第1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这句话有作为判断句的语言标志"……者……也",所以是判断句。第2句"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表被动的词"为",所以是被动句。有了语言标志是理解文言句子属于哪种句式的重要依据,但还要根据文意去推断。比如第3句"夫战,勇气也"。我们说这是个判断句,是因为它用"也"表判断语气。而第4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则不是表判断,而是陈述作者的一种感情体验。这需要在阅读中加以品味、比较,语意顺畅了才算恰当。再如第5句"何陋之有"这个句子,应按照"有何陋"这样的语序去理解文意,全句才贯通,所以,我们说它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3、答案:l.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分人。
          4、答案:(1)d (2)b  (3)a  (4)c
          5、C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结合日常学习积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此题考查点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明确了这一点,解答起来就较为容易了。首先从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上进行识别,A、B两项均为"……者,……也"式,D项为"……,……也"式,这三项均符合判断句的形式要求;而C项无任何判断句的标志。再从句意来识别,A、B、D三项均为"……是……",可以判定为判断句,而C项只是一般的陈述。综合分析,句式不同的一项应是"C 项"。
          6、A解析:此题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只是考查得更全面一些。首先判定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形式,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然后分析各选项,A项"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B项为判断句,有判断句的典型标志"……者……也";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应为"(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项也为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综合分析,与例句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A项"。
          7.余  余  其  岁  或  其  其  余  或  其
          8.⑴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判断句)
          ⑵(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倒装句)
          ⑶(老虎)渐渐接近(驴),过一步戏弄(驴),摇晃依偎,冲击顶撞。(省略句)
          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倒装句)
          9.B10.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9 18:06 , Processed in 0.043732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