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回复: 0

2016年无锡中考必备古诗词(四)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5 1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六、《观刈麦》唐朝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⒈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拓展《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境相同的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十七、《钱塘湖春行》唐朝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⒈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⒉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⒊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⒋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8.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
       
          答: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9.颔联中用"争"和"啄"字美在哪里?答: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10.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色生机盎然。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为什么?答:颔联,颔联以莺燕做春天的代表,以几只莺抢占向阳的暖树一试歌喉和数只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为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的图景。★或:颈联,颈联以绚丽的花﹑蓬勃的草为代表,描绘出杂花满眼﹑嫩草铺地的春色。
       
          11.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答:"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的花草,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12.你还能背出一首写早春景象的唐诗吗?你还积累了哪些写西湖胜景的名句?请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答: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十八、《雁门太守行》唐朝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⒈首联划线部分的的作用?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及形势。(现在形容反动势力猖獗一时的情况,以及所造成的紧张局面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⒉表明战斗的激烈惨状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⒊赞叹壮士报国的志向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概括这首诗的主旨。答: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5.颔联写得"有声有色",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答: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颈联中诗人为什么将地点设置在"易水"边?"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重""寒""不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内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重""寒""不起",突出天气的严寒和气氛的紧张凝重,反衬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
       
          7.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
       
          8.诗中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请举例阐述。答:如:"黑云"之"黑"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
       
          "甲光向日"之光,写出了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气势;
       
          "燕子""紫"写出了边塞夕阳下的肃穆气氛,也突出了将士们血流成河、染紫泥土的悲壮。
       
          十九、赤壁唐朝杜牧(重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⒈假设东吴美女的命运表现东吴失败后的屈辱。写出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句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周郎指(周瑜),二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
       
          4.本诗构思别出心裁,请结合诗句内容作具体分析。(最后两句诗的妙处?)
       
          答:A、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B、3、4句,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5.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二十、《泊秦淮》唐朝杜牧(重点)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⒈写景中蕴含凄清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⒉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4.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03:11 , Processed in 0.07787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