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1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7 11: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州中考网1月14日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要学好某一门课程,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幼教小学阶段如此,初中阶段也是如此,高中阶段还是如此!一个人,去干某一件事情,可他对这件事又恰恰没有丝毫兴趣,他会把这件事干得很出色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中物理难学,因为他是高中阶段所有学科中相对较难的一门学科嘛!但在教学中如果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它学好也会变得轻松起来。那么,教师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利用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在学习有关“水的沸腾”知识时,可以安排做“用冷水能使烧瓶中停止沸腾的热水再次沸腾”的实验,在实验前,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用冷水浇倒置的烧瓶中的热水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对于学生的猜想,不管对与错,教师不要马上作任何评论。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再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学生会有不同的反映:猜想与实验结果相符的同学会产生成就感,激发出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猜想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的同学,则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以此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实验情景和积极的思维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和趣味,体验成功的喜悦。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同时也可设计除课本以外的各种实验,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知识的热情。
          二、从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饭来张口”的教学方式,表现在实验教学中,令人心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即使是在观察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时,学生提不出问题,而只是等待教师明确实验现象,给出实验结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做“大气压强”托里拆利实验时,同学们在测出了大气压的值后,教师提出“若把玻璃管向上稍提一提,结果会不会变呢?”学生说法不一,教师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这样无需过多的讲解,结论不言自明。教师随即再问:“稍按一下,或换用一根稍粗或稍细的玻璃管,结果又如何呢?”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同时,好奇心也促使他们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更是可以达到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把握提问的原则,掌握物理课堂提问的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最大化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巧妙的提问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学习上,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盲目地实施提问,对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要考虑通过回问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何种要求。选择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一问齐答”式这种旨在追求热闹场面的表面性提问,“对不对”、“是不是”式这种盲目随意性的提问,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这些提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如:学习了电场强度的概念后,学生对公式E=F/q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
          (1)在一电场中的某一点放一带电量q=8×10 C的点电荷,测得该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为F=4×10 N,则该点的电场强度是多少?
          (2)若在该点放一电荷量为q′=4×10 C的点电荷,该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是多少?该点的电场强度是否为原来的两倍?
          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对公式E=F/q的再思考和理解,是触及了公式的实质。
          运用发问的技巧,提出有激发性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多方面寻求知识,分析探索知识的功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7 12: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创设探索情境,增强学习信心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按照前人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来安排的,讲授这些内容时,不能只着意传授知识,更应侧重于介绍知识的探求过程,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式接受转化为全身心投入的主动探究。例如:我在讲楞次定律时,引导学生用条形磁铁不同磁极插入、拔出线圈,作出下面四个图,引导学生先从“插入”“拔出”这一相对运动的角度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主要讲对感应电流方向的影响),再从线圈中磁场强弱变化的角度分析,最后引导他们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分析、总结得到楞次定律。学生在探索中,知道了怎样层层分析问题,又怎样解决问题,体会了探究过程,又体会了探究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体会研究方法,能知其所以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感,能将直接兴趣转化为持久的间接兴趣。
          五、创设成功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教学是一个不断地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读书者无疑,须教者有疑。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将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比如:许多学生总认为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这样的错误虽经多次纠正,效果不明显。我在教学中在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列举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不等于物体重力的实例,列举多而巧妙者获胜。在比赛中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思维都异常活跃。学生通过自己列举的实例归纳得出结论,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澄清了概念,还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激发了胜利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魅力,物理也不例外。教师就是要用物理本身的魅力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教师若能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做好学生的表率,则更会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精心设计 ,从效果出发,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之中,广泛收集物理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包装,隆重介绍,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根据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进行自主研究式学习,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更是我们现代优秀中学物理教师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编推荐:
        50e7e91da23ea.shtml (51.28 KB, 下载次数: 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17:53 , Processed in 0.07487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