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回复: 0

中考数学复习应以“双基”为主线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7 11: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州中考网1月18日  从平时复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踏踏实实地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知识面,了解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提高解题能力,在平时检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漏洞较多,基本运算错误百出,解题格式随意、缺省,卷面脏乱,字迹潦草等等,严重影响答题效果,表现在:
          1.基本运算错误明显
          运算能力差。主要表现在有理数运算中符号运算出错多,在化简求值中分解因式运用不太熟练有些公式有记混迹象,另外在解分式方程时不进行检验 。这些都是在基础知识部分存在的不足。
          2.基本概念混淆模糊
          从几次模拟考试中,基础题目中有的只考查一个知识点、两个知识点,运用一个公式,题目丝毫没有为难学生的意思,但学生的错误率仍是很高的,这说明这些学生只顾埋头做题,做卷子,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和完善数学知识结构。
          3.推理表述环节薄弱
          许多学生逻辑思维差,表述格式乱,论述过程杂乱无章,推理过程随心所欲,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与推理,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其次应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思想,在初中的试题中,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成函数式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同学们应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如方程思想,它是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与制约,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的思想,应牢固树立建立方程的思想。
          4.应试能力、心理状态弱
          数学问题的解决,解题状态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遵循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压轴题、难题最后攻破的顺序,强调运用化归思想,将试卷难题转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课思想方法,将问题分解、变更,有顺推法、倒推法、尝试法、归纳反解法、类比法、化归法等,这些方法需要一阶段的强化训练才可以获得,在临场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得以呈现,不能心急气燥,不能轻易放弃。每年的中考数学都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答题技巧。切记:不要进入误区!
          复习建议:
          1.中考数学复习应以“双基”为主线
          忽略“双基”的培养是非常可怕的。教学实践证明“双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基本功扎实是显而易见的。
          2.中考复习要重视课堂学习、课本学习
          我们的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教学学习中度过的,我们教师以现行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考查,而且目前课本知识内容的连贯性、权威性,是其他任何参考资料都无法与之比拟的。考生复习虽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两种参考资料作为课本的补充,但不可盲目使用和过于迷信考试辅导资料,而必须以课本为复习依据,吃透课本,强化“双基”,避免舍本求末。总之:课本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3.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养成勤动手、算到底的习惯和一次性做对题的习惯;对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结构特点要熟悉。加强“配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利用“配方法”构造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从而作抛物线的图像,求最值等。
          4.从自身出发,有的放矢,调整心态,快乐复习
          从自身实际出发,强化薄弱知识的方法、能力环节的复习训练,分析清楚哪些是自己的强项,哪些是自己的弱项,要以强项带弱项,根治知识的盲区、死角。切记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同阶段复习各有侧重,把知识技能的“点”和“线”结成网,形成知识的有机整体,将思想方法形成整体框架。
        小编推荐:
        50f4b0c7f1074.shtml (51.75 KB, 下载次数: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24 10:29 , Processed in 0.097985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