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0|回复: 0

初三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31 10: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比较了解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通过实验,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
          能力目标
          通过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的设计,初步提高气体反应装置的设计能力;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这些物质的物质性质和用途不同,但却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无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已增长学生的知识链、能力链。如碳的化学性质中,关于碳还原性的教学,可提示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自己设计出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这样的教学处理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能力,提高实验的设计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科学研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网上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同时将所学化学运用于社会中解决科学问题。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方案一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如教材中有宋朝黄庭坚的墨宝,虽历经千年仍不变色。但随温度升高,碳单质的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
          1.碳的可燃性
          【讲解】木炭与氧气或空气中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炉火着得旺时,发生的也是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热供人使用。
          当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2.碳的还原性
          【演示】碳和氧化铜的反应。(边实验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依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
          【现象】加热片刻后,黑色物质突然发红光,随后看到红色物质,同时澄清石灰水中冒出一定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黑色氧化铜与木炭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
          【讲解】同样,碳也能与氧化铁反应得到铁和二氧化碳。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可放映用木炭来炼铁。木炭炼铁的录像
          【提问】观察上述两个反应,判断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指出还原剂是什么?
          【小结】碳在上述两个反应中都做还原剂。这两个反应都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碳不但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也能还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播放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录像
          木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这个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由上述反应可以看出,有的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有的反应却要吸收热量,说明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热量的变化。通常用“-Q”表示吸热反应,“+Q”表示放热反应。如:
          【讨论】燃煤炉子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小结】
          【总结】碳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但随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碳能与很多物质反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17 13:46 , Processed in 0.06854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