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_130531111001BpUnan4wRt7Msrwi.jpg
除去上述三种从本质上相似的反应之外,初中阶段另一大类化学反应便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中学四大化学反应类型之一,所谓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都分解成阴阳离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模式为:AX+BY→AY+BX(注意与置换反应的区别)。区别于上述三种类型,在这种反应中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初中阶段所考察的复分解反应都是溶液中的反应,通过记忆溶解性表格与反应条件可较为方便的记忆,其实质是两种物质在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等弱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而进行的反应。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主要分为:
a.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例如:
稀盐酸与NaOH反应;H2SO4与Ba(OH)2反应;
b. 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与新盐(强酸制弱酸或生成不溶于酸的盐);例如:
H2SO4与Na2CO3反应;稀盐酸与AgNO3反应;
c. 可溶性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与新盐;例如:
NaOH与CuSO4反应,注意现象;Ba(OH)2与Na2SO4、Na2CO3反应;NH4NO3与NaOH反应;
d. 两种可溶性盐交换成分生成不溶性盐;例如:
NaCl与AgNO3反应;CaCl2与K2CO3反应;Na2SO4与BaCl2反应等;
e. 酸式盐参与的反应,强酸的酸式盐主要考察酸性,弱酸的酸式盐可做缓冲剂;例如:
NaHSO4与Na2CO3、NaHCO3与HCl、NaHCO3与NaOH等;
f. *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一般也不归为复分解,类比酸碱中和反应记忆;例如:
CuO溶于稀盐酸;MgO溶于稀硫酸等;
g. *
碱或盐与酸性氧化物(主要CO2)的反应本不属于复分解,但其本质可看作酸性氧化物与水结合成酸进而进行的反应,故记忆时可归为一类(溶液中CO2的反应都可看作是碳酸的反应);例如:
NaOH吸收CO2、SO2;Ca(OH)2检验CO2;CO2与Na2CO3、CaCO3;
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关键在于溶液中出现的阴阳离子能够搭配成怎样的形式,这里涉及到化合物的电解(高中),但在初中阶段可以简单的进行阴阳离子互换来判断即可。一定注意标注生成物的沉淀、气体符号。
附: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
OH-
|
NO3-
|
Cl-
|
SO42-
|
CO32-
|
PO43+
|
H+
|
弱
|
溶、挥
|
溶、挥
|
溶
|
弱、挥
|
弱
|
NH4+
|
弱、挥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K+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Ba2+
|
溶
|
溶
|
溶
|
不
|
不
|
不
|
Ca2+
|
微
|
溶
|
溶
|
微
|
不
|
不
|
Mg2+
|
不
|
溶
|
溶
|
溶
|
不
|
不
|
Al3+
|
不
|
溶
|
溶
|
溶
|
分
|
不
|
Zn2+
|
不
|
溶
|
溶
|
溶
|
不
|
不
|
Fe2+
|
不
|
溶
|
溶
|
溶
|
不
|
不
|
Fe3+
|
不
|
溶
|
溶
|
溶
|
分
|
不
|
Cu2+
|
不
|
溶
|
溶
|
溶
|
不
|
不
|
Ag+
|
不、分
|
溶
|
不
|
微
|
不
|
不
|
注:初中阶段两个不溶于酸的盐:AgCl和BaSO4,可以分别用于检验四种离子中的某一种(注意方法,例如用哪种酸进行酸化)
182_1306031057537quxfDd3E7yrvrZz.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