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回复: 1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上册第一次调研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31 15: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苏省宿迁地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次调研测试
          初三年级思想品德
          (总分:5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把它选出来,并填入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业进修、技术培训、上网浏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已成为许多城乡居民的生活内容。广大人民群众还积极参与本地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政治生活。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①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的政治生活日益扩大 ④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学业进修、技术培训等在社会上的流行体现的观念主要是( )
          A.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B.自信心非常重要
          C.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 D.学习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
          A.实现现代化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促进社会各谐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看客”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客现象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现象
          B.看客现象是对他人和集体事务冷漠,漠不关心
          C.看客现象说明有自我保护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D.看客现象体现了个人离不开社会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古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B.要关爱自然
          C.要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 D.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6、有句公益广告语说“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对他们的话你认为 ( )
          A.两者的意思都是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B.两者的意思都是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C.广告语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D.鲁迅话的意思是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7、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一个中国的原则
          8、青海玉树“4.14”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举国上下齐动员,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上至九旬老翁,下至垂髫小儿,向灾区捐钱捐物。这些人的行为体现了(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
          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亲情 ④奋不顾身、舍身取义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如今,可口可乐、麦当劳快餐、松下电器等舶来品,已为中国人所熟悉,它们甚至成了一些中国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它们而来的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中国民族文化已难再传承,将被逐渐淘汰
          B. 外来文化都很优秀,我们要全部吸收
          C. 为了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必须拒绝一切外国文化
          D. 多元的世界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失去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而要宣传、弘扬、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10、有人在30多年前曾预言: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惟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后,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复活了。这说明( )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向中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B.传承传统文化是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在国际竞争中,经济、科技的竞争已不太重要
          11、我国已在五大洲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主要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国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 )
          ①有助于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②有助于促进中国对外开放
          ③有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④有助于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我们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更重要的是( )
          A.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 B.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C.明确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D.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31 16: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13、作为国家公民,对自己的国家负有一定的责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 )
          A.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B.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心态
          C.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
          D.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1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因情节感人,旋律优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这告诉我们( )
          A.要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消极和落后的成份
          B.要全部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C.中国的传统文化优于外来文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感
          15、下列传统文化中,我们应予以摒弃的是( )
          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
          16、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打得牢不牢。“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充分说明了 ( )
          ①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创造财富 ②只要有知识,就一定能获得较高的收人 ③知识能改变命运 ④学习能使自己得到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7、某同学学习缺乏动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出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 )
          A.没有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B.做事缺乏耐性和韧性
          C.自由放任,不听家长教导 D.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
          18、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说:“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奇瑞,更没有奇瑞的未来。”这说明 ( )
          A.科学家是创新的惟一力量
          B.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C.所谓创新就是指科技创新
          D.只要敢于创新,就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一切问题
          19、苏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倡导学生假期“三会”。即“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中学生要做到“会自学”就要( )
          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④保持过重的学习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关于挫折和创新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类文明在不断创新中完善
          ②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
          ③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材料:今年9月是全国第八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深化推进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某市教育局发通知要求:深化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深入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升华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等。要让学生懂得新中国成立62周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教育活动,要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学生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让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永远发扬光大。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样的伟大民族精神?(5分)
          (2)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哪些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分)
          (3)从文化的角度回答“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源自哪里?(1分)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我不能选择生活的条件,但我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既然哭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什么不笑呢?”被湖北省授予“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称号的武汉大学学生黄来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黄来女家境贫寒,父亲患上了糖尿病,她不仅要照顾父亲,还要外出打工赚钱给父亲看病。尽管这样,她的学业一点儿也没有落下,成绩依然非常优秀。
          (1)说一说:“我不能选择生活的条件,但我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既然哭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什么不笑呢?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4分)
          (2)想一想:人生难免有困难和挫折,当你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会采用哪些方法去应对?(3分)
          23、今年中秋节时,初三年级小芳同学兴高采烈地回家过节。但是家里过节的气氛很冷清,一点也不热闹,她觉得索然无味。回想过春节时全家也只是围在一桌吃了一顿饭,看了一场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别的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她妈妈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吃好的,过不过节无所谓了。小芳把这种说法讲给同学们听,不少同学也有同感。但是回想每年春节时,大量在外打工的人们纷纷回家“过年”,造成对交通的严重压力,以至于形成一道独特的节日景观,再看看现在的传统节日有被日益淡化的现象,小芳同学感到很困惑。
          (1)对于小芳妈妈“过不过节无所谓”的说法,你赞同吗?为什么?(3分)
          (2)你认为现在人们对传统节日日益淡化的原因,除了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外,还有什么原因?(说出至少两个原因)(4分)
          (3)针对传统节日有被日益淡化的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两条)(4分)
          (4)在回答了上述问题后,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ACBCDBAD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CDDCCDBAB
          二、非选择题
          21、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5分)
          (2)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精神等。(答出两个就行)(2分)
          (3)源自对民族文化的认同。(1分)
          22、
          (1)人生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挫折对人有双重影响,或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练,使人奋起和成熟。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生活态度等(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4分)
          (2)面对困难和挫折,冷静思考,正确认识,分析原因;培养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潜能,积极寻找摆脱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和途径,勇于创新战胜挫折等(答出三方面就行)(3分)
          23、
          (1)不赞同 过传统节日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同时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等(3分)
          (2)外来文化的影响;国家和社会对传统节日重视不够,未形成良好的氛围;个人对传统节日的不了解,缺乏历史情怀和文化情怀等(4分)
          (3)言之有理就行 略(至少两条)(4分)
          (4)课本28页最后一段。(学生说得意思对也行)(4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6 13:28 , Processed in 0.06681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