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31 16: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真题】11、近年来,国家严打酒后驾驶。市民张明宝在深度醉酒状态下独自驾车,造成5死4伤的严重后果,被南京市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说明
A.酒后驾驶是严重违法行为
B.我国法律是保护人民,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C.凡是违法行为必然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导致严重的违法行为 答案:B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真题】14 、2009年1月至10月,全国各地法院加大力度审理涉及手机淫秽色情信息的犯罪案件,从重处罚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法院的上述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 B.司法保护 C.学校保护 D.家庭保护 答案:B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真题】17、 2010年4月14日,重庆市原司法局局长文强因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被判处死刑。这充分表明
①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②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严厉的刑罚处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2010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10.学校合理科学安排学生的课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答案:B
【2010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真题】14.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侵权责任法》,该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法律是
A. 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D. 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答案:A
【2010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6.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全国“扫黄打非”办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答案:C
【2010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真题】4.2009年8月起,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行为”。在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中,对酒后驾驶行为,一律按国家制定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上限进行处罚。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执法专项行动说明了我国的法律具有如下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依靠社会舆论、习惯、信念的力量调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漫画类主观题
图表类主观题
【2010年吉林省中考真题】14.体验“爱心护航中考”,回答问题
(1)“爱心护航中考”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那些保护?(3分)
(2)除右图外列举事例外,自己写出一个未成年人受到保护的具体事例。(1分)
(3)我国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2分)
参考答案
(1)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2)手机网络内容净化了,平时学校门口有警察护校了。等等。
(3)对未成年人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是未成年人所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由未成年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生理和心理特性决定的;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维护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尊严,以及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和发展的长远需要。因此,必须对未成年入这一特殊群体给予特别保护。
辨析判断题
【2010年云南省大理等五地中考试题】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0、吸毒会摧毁人的意志,引发各种疾病,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刑事犯罪,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刑事处罚。
【2010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真题】12.(3)只要社会、学校、家庭、司法携手为孩子编织一张安全保护网,就能让无辜的孩子不再受到伤害。
判断:( )
理由:
答案(3)判断:(×)
理由: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法律赋予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的共同责任,要收到良好效果,还需要青少年加强自我保护。(2分)
材料分析题
【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真题】34.就校园周边存在的敲诈勒索学生现象,某校九(1)班同学分成考察组、采访组、文献组开展调查研究,请你一起参与。
【现场采访】就学生遭遇敲诈勒索问题,学校德育处主任说:我们加强了门卫值班管理和学生安全防范方面的教育,但学校难以对学生的校外言行进行监管;还有,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学校有时感觉“势单力薄”。派出所所长说:我们加强了对敲诈勒索学生行为的打击力度,但很多家长或学生不及时报案,给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很大难度。
(2)从承担责任角度,联系材料说明教师、警察、家长如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5分)
【文献检索】同学们查找到的法律条文中有以下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
(3)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谈谈我们如何避免自己和同学遭受不法侵害。(4分)
答案:(2)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责任。(1分)教师应承担教育和保护学生的责任;警察应承担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家长应承担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责任。(3分)只有各方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并相互配合,才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1分)
(3)要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2分)要善于明辨是非,勇于维护正义,既要做到见义勇为,又要做到见义智为。(2分)
【2010年广西省南宁市中考试题】16、(6分)2010年4月1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市原司法局局长文强案进行一审公开审判,以受贿最,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判处文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井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10年5月21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文强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谈谈文强案给我们什么警示?
答案:开放性试题,学生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法不可违,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做一个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2010年云南省大理等五地中考试题】35.部分网吧老板利用未成年人对网络的偏爱,引诱和接纳未成年人假如网吧,影响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网络和网吧的整治力度,许多家长也加强对子女接受网络信息的引导和监督。
(1)上述材料反映了那部法律规定的哪些保护?(3分)
(2)网吧老板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依据什么法律对这种违法行为给予怎样的处罚?(3分)
答案:(1)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和家庭保护。3分
(2)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或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1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这种违法行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警告、罚款、拘留的处罚)。2分
【2010年新疆自治区中考真题】14、(12分)材料一:2009年12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发展、受保护等权利,全社会要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材料二:近年来,校园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维护广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国家要求把保障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确定2001年“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的主题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我们设置了那些方面的保护?(4分)
(2)国家为什么注重保障校园安全?(至少4点,4分)
(3)当我们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至少两点,4分)
答案:(1)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2)青少年是祖国的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校园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严防危险事故发生是保障青少年生命健康权的体现。
(3)示例: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 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 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如:请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拨打110报警;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0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题】24. 2010年3月以来,我国一些地方接连发生了校园恶性伤害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全国各地各方面迅速行动,努力构筑保护校园安全的屏障,尤其各校及时配备专职保安,严防校园周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构筑校园安全的屏障”保护了青少年的 权;(2分) 请写出三部能保护该项权利的法律法规。(3分)
(2)假如漫画中的多种保护不能及时到位,面对突发事故或不法侵害时,我们未成年人应如何用智慧保护自己?
(注意体现教材知识哦!5分)
答案24.(1)①生命健康(2分)②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3分)
【评分说明】考生每写出一部法律可得1分,共3分。
(2)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智慧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2分)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2分)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求助方法。(1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从机智灵活,能有效保护自己的角度作答即可得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活动探究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