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选择题I:(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07年6月5日是第36个世界 日,今年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我国的主题是“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C A 水 B 资源 C 环境 D 粮食 2.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 。D A 传承文化,弘扬文明 B 保护遗产,弘扬创新中华文化 C 保护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D 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3.200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B A 75 B 80 C 81 D 85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意识到 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谋求 成为时代的主流。 A A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 B科技实力 科技发展 C政治实力 势力发展 D 军事实力 国防发展 5.目前,中国面临的机遇有 D ①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 ②科技创新、文化较量、人才争夺 ③我国自身建设中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条件逐渐改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启示我们,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最关键的是 C 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起门来一心一意搞建设 B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文化交流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 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建设节约型国家 7.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C A一国两制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 C
A 汉族要多帮助其他民族 B 各民族互相尊重习惯
C 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D 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依靠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民族精神 C ①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0.下列能够直接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名言名句是: D ①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③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唱出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声。因为 A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彼此团结、互相帮助、相互融合,谁也离不开谁 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③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④要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A ①②③④ B ③⑤⑦ C ①②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14.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有 B ①我国政府投资修建青藏铁路 ②各民族相互尊重风俗习惯 ③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 ④“东突”恐怖分子多次制造恐怖事件,企图分裂国家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选择题II:(每小题4分,共20分)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国的发展不妨碍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进步。 15.材料说明了 AC
A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反对霸权主义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C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D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16.下列能反映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的是 BCD A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行动 B 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奇迹 C 五十多年来,中国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 D 中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 17. “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不是缺少有形资本,而是缺少人才资本。”对于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罗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BCD A 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根本途径是引进外资 B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C 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国际竞争力 D 要报效祖国,就应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性人才
18.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后,国际社会予以广泛关注。中国政府进一步向世界阐明:中国崛起的性质是和平的,中国崛起的方式是和平的,中国崛起的目的是为了和平。我国提出“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是因为 A 中国民族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 ABC B 曾饱受侵略和伤害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弥足珍贵 C 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 D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19.当今世界,贸易、生产、管理、科学各个领域都超越了国界,我们共处的地球被称为“地球村”。这启示我们 ABCD A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B 在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 D 必须努力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
21. (1)①材料一反映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贫困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分) ② “让更多的穷人分享发展的快乐”有利于社会稳定,会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4分)(2)①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人口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答出两点以上,8分) ②我们要抓住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努力发展自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8分)
21. (1)①材料一反映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贫困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分) ② “让更多的穷人分享发展的快乐”有利于社会稳定,会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4分)(2)①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人口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答出两点以上,8分) ②我们要抓住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努力发展自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