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回复: 1

九年级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31 17: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评委好: 我是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三中学的教师陈晓锐,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新文化运动》。对于《新文化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我想从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教学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感悟与反思五个方面来解说。一、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 1、课标分析: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这些要求都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学生通过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爆发的始末,能够列举出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达到了解该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可。 2、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的内容。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洋务派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来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而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教学中如何贯穿近代化起步从经济、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我觉得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而如何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而本课则处于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由表及里的更深层面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知道中国近代史上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史实。而本课是思想上的探索,是以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为主要目标的。特别其背景由于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孔子的思想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击破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地位,对孔子的质疑,基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必须从他们的层面来分析封建的旧礼教、旧道德、旧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才可以达到学生认知的水平。我认为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其原因是这里的新道德是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即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旧道德主要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这点学生不易理解,须老师正确的引导。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通过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再结合对资源的整合,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②、知道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知识及基本内容(二)、能力与过程: ①、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史料,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原则和方法。 ②、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及作用等。 ③、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面对民国初年思想文化领域的封建复古逆流挺身而出,为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针锋相对地展开激烈斗争的史实,逐步树立作为国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培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学风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②、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的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立了条件。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 ③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对地位和作用,树立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2、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定本课课标所要求都是识记层面。而课本是从“陈独秀与《新青年》”、“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个子目来设定教材的。根据课标要求,我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代表人物设计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为本课的课标要求不高,很容易达到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认为要把新文化运动内容和代表人物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思维中形成一个明晰的线索,而此时就会出现人物和内容如何统一,特别是文学革命究竟指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场革命?如何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性质?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把教学难点定位在文学革命上。三、教学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 设定了教学目标,确定了重点难点,下面就看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去教,帮助学生如何去学了。 1、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融为一体。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加强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和原则。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2、教法 ①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教师讲解法:本课属于文化课,如何达到认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从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必须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讲解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认知,从而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由器物的学习——制度的学习——思想文化的学习。 ③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再让学生试着寻找史料来证明结论的正确。也就是教给学生“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方法,并掌握这一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 ④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3、学法 自主学习法、阅读法、及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分析史料,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去探究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1、导入新课 鉴于本课的主题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在第一子目录的题目是“陈独秀和《新青年》”,所以,我决定本课采取开门进山的方式。如何一下子就进入教材,学史必须和现实相结合。于是就事论史,让学生不仅要及时进入教材还要了解学史的目的。我就首先展示今年刚刚建成的“独秀园”中大型浮雕入手,通过我的解说,学生慢慢的随我的思路想到了陈独秀,想到了今天的中国还建造了那么气势宏大的园林来纪念他,可见此人的了不起,从而带着好奇进入了课堂,并且也创造了历史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理念,我在设计导入词中以一种亲和的话语,好象在谈话间,不知不觉中,就把学生带入我设计的程序中:师:(师生问好后)很好啊!那么,我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旅游景点,这个地方今年国庆节才向游人开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幕展现的是一个名为“惊雷”的大型浮雕,它以五个板块展现了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坐落在今天安徽省安庆市“独秀园”入口广场。那么此人有何德何能被后人修建如此壮观宏大的建筑来纪念呢?此人是谁呢?生:陈独秀!师:对!在独秀园牌楼两侧,我们还看到有四个大字…… 生:民主、科学师:陈独秀,何许人也?“民主”、“科学”是什么含意?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随我一起打开课本P42,共同学习《第7课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子目录“陈独秀和《新青年》”。 2、讲授新课 我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通过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一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来进行的。 (1)围绕一个主题:我认为本课的主题是就是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如何爆发的?它的内容、口号是什么?出现哪些代表人物?并且这场运动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都需要和同学们共同完成。因而为了突显主题,我重新整合了教材,由课本的三个子目录 “陈独秀和《新青年》”、“文学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直接转化为新文化运动一个主题两个板块来学习。即“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二、新文化运动内容”。在新文化运动内容中包含了主要代表人物的学习和这场运动地位与作用的学习。而如何转化成我所设计的内容,并且以此为线索贯穿整节课呢?仍让通过导课学习陈独秀,作为过渡来实现。我的处理如下:师:昨天已经布置了作业要同学们查阅有关陈独秀的资料,哪个同学把你准备的资料和大家共享一下呢?生1:略师:这个同学准备的很详细。在他的介绍中,我们不仅知道了他发起和组织了新文化运动,创办了《新青年》,还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那么什么是新文化运动呢?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呢?为什么会爆发这场运动呢?这场运动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有什么联系呢?首先请同学们根据预习,从第一段中解读并归纳出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我觉得既共同学习了陈独秀这个人,对他有了一个初浅的了解,也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一个启下的作用,很自然就进入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之中。并且开始围绕主题“新文化运动”而展开。 [处理整合教材的理论依据:依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在这个主题的学习中,我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法、教师指导归纳法来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31 18: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自己阅读课本,自己寻找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课本完全可以回答出:生2: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卖国媚敌。生3:袁世凯公然称帝生4:北洋军阀的分裂混战,引发社会人们的失望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辛亥革命是我们上节课刚刚学习过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它的伟大功绩吗?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生:袁世凯!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却急于穿上了封建帝王的服装,率百官到孔庙祭孔。(出示多媒体图片)。他的根本目的是想当什么啊?生:皇帝。师:为什么辛亥革命后,还会出现这些闹剧呢?为什么会出现了尊孔复古的思潮?师:这就是由于中国封建思想和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着许多中国人,中国要发展,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于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西方平等、自由、民主、博爱的新思想,在中华大地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以“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为目标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生的思想中形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概念,在潜意识中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性质。(2)、突出一个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代表人物。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情况,由三个代表人物和三个代表内容组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推动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教材内容的安排可以说是提纲挈领,独具匠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教材通过选取三个代表人物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既可以让教材内容形象化、富有趣味,又可以让学生掌握通过了解代表人物把握历史事件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重点,我在教学中把新文化运动内容和代表人物联系在一起,通过内容的分析,进而突出和该内容有关的人物。在本课重占据了主要的时间。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思想革命师:那么我们共同从课本中提取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地点、阵地及标志,好吗?师:时间?(生:1915.9)师:地点?(生:上海)师:阵地?(生:《新青年》)师:标志?(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师:(出示多媒体)《青年杂志》第二期就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发表了题《敬告青年》,文中猛烈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和封建文化,号召广大青年自觉更新思想观念,与陈腐思想作斗争。这篇文章也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新青年》被视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成为新文化运动阵地。而随着1917年《新青年》迁往北京,北京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师:还记得我一开始提出的一个问题吗?“为什么在独秀园排楼两侧赫然醒目着有四个大字民主、科学?”和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关联?请同学们看课本P43。生5: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生6:提倡民主就是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生7:提倡科学就是要传播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法则,反对迷信和盲从。(以上内容同样在课本中给的很详细,学生应该总结出来的)师:辛亥革命后,尊孔复古思潮泛滥,军阀独裁日益严重,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就成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革命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为了反对迷信盲从,提倡科学也响亮地喊出。因而,民主、科学这种西方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后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不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也成为这次运动的口号、高举的两面大旗。在当时也被称为“德先生”、“赛先生”。[通过大屏幕给同学们简单介绍“德先生”、“赛先生”的由来] 师:思想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3)突破一个难点。本课设计的难点是新文化运中的文学革命。在学习到文学革命的内容时,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必须突出,又是教学的难点,从八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来看,他们是不易理解的,因而我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导入,从直观上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印象,那就是在文学方面必须革命。而这场革命不仅要体现在形式上还要贯穿在内容中。如何实现教学设计,我做了如下的安排: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文学革命《秀才娶妻》略(出示多媒体)(此故事的核心话语:“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让学生随我预设的方案断句。两种情况: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娶此女时断的句子;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娶回家后才理解的含义。)师:笑过之后,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今天还用文言文,是不是会带来许多不便呢?造成很多误会呢?那么是不是很有必要文学方面也进行改革,改变这种文体呢?师:那么是什么时候、是谁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呢?什么时候课本开始改为白话文?《新青年》也改用白话文的呢?从而使新文化运动进入到了另一个领域文学革命之中。有如何评价这场文学革命呢?师:同学们预习过了,谁来回答呢?生8:胡适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师:那位同学介绍一下胡适先生呢?生9:略师:胡适先生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首先提出了用白话文代替文言为,并且还写了一些白话小诗。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对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文学革命仅限于这种形式上的革命吗?它如何体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呢? 生10: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的内容要表达新思想,掀起了文学革命。师:对![出示大屏幕:文学革命的内容]。文学革命不仅仅是在形式上进行了改革,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而且在内容上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彰显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则是以陈独秀先生发表《文学革命论》为起点的。从1918年开始,《新青年》完全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到1920年,全国小学一、二年级原用的文言文教材一律被废除。这场文学革命,在形式上用白话文,在内容上要求表达新思想,提出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又一个内容。把文学艺术平民化,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那么,把新文学的形式同反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典范的作品是什么吗? 生:鲁迅的《狂人日记》师:对!除此以外,胡适先生的《尝试集》、郭沫若先生的《女神》和鲁迅先生的《呐喊》都是文学革命的成功作品。师:鲁迅先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人物,他如何借助狂人之口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呢?从而章显出文学革命中的另一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师:同样,再请一位同学为我们介绍我们最熟悉的鲁迅先生。生11:略师: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了文学革命的又一内容: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这里的新道德是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即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旧道德主要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思想)。 [关于新旧道德,我认为八年级的学生根本不容易理解,主要由老师讲解来完成] 师:到这里,我们共同总结一下,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一是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二是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和这些内容有关系的人物分别是:……[教师板书,学生参与完成] 部分板书: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陈独秀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陈独秀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胡适、陈独秀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鲁迅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程度,通过课本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生12: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促使人们积极的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师:很好!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即冲击了统治中国近两千年的儒家正统地位,而辛亥革命则是通过武力推翻了君主专制,所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且在这场运动的后期,有赋予了新的血液——传播马克思主义。那么,为什么会赋予新的生命呢?我们共同了解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 [通过自然的语言连接,继续进入下一个内容传播马克思主义] (理论依据: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途径的心理实验。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实验还表明人对图形、符号的反应与记忆有着较大差异,其中对图像所传达的丰富信息接收最为充分,并保持最长时间的记忆。300多年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曾经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三——传播马克思主义师:1917年10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那么,李大钊发表了那些文章,来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呢?生13:《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的赞扬了俄国的十月革命。生14:《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进一步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师:特别是1919年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师:那么新文化运动后期既然有了一个新的内容(补充板书,附后)又彰显出这场运动什么地位与作用呢?生15:使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生16: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师:完全正确!新文化运动既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宣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板书] 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陈独秀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陈独秀 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胡适、陈独秀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鲁迅 后期: 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理论依据: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学习者。)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己介绍四个代表人物,出示一些图片资料,提出一系列问题,达到了围绕一个主题,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3、我设计了二个思考题,“1、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的学习,检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4、最后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思想领域冲击了封建的传统思想,促使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五四运动又是如何爆发的?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既与本课主题相呼应,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准备。五、感悟与反思 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后面,跟着的是一个个会思考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传道”。也就是历史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学习历史要遵循的原则、方法,还有创新的思维。这就是我准备这节课最大的感悟。当然,这需要大量的积累,这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会是“曲折中前进”的过程。至于反思,两个字——学习;四个字——好好学习;八个字:好好学习,迎接挑战!以上就是我这一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想法,谢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0-6 12:33 , Processed in 0.08586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