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建立: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270年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 隋朝(581年-618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周建隋,随后重新统一全国,并增强了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交
往......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 杨坚 (581-604)华阴人,隋朝的开国君主。初仕北周,封随公,静帝禅让为帝,国号隋...... 杨坚杨坚,弘农华阴(今陜西华阴)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封为隋国公...... 陈后主 天津地区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 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 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陈后主亡国》陈武帝建立南陈王朝的时候,北方的东魏、西魏已经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 二、贯穿南北的动脉隋朝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到洛阳巡游。第二年,他下令着手两大工程:迁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运河的自然风光和十里港湾的奇特景致熔为一体,形成了运河观光线,由此既能北上微山湖 观赏万顷荷花,又可南下苏杭领略江南秀色...... 隋朝大运河简介为了掌握江南的财富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 本课有关
《陈叔宝》历史上有这样一种人物,属于他的那个年代已经逝去若干年,但他仍以不同的印象留在后人的记忆里,以不同的角色给人以启迪...... 论隋代大运河开凿的经济意义隋代大运河的开凿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历来,很多人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导致隋朝政权倾覆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京杭大运河的污染日趋严重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大运河,它曾经清澈见底,与我国的万里长城齐名,发挥着航运、灌溉、养殖和饮用等多种功能...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思考与训练 【背景材料】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发来贺电。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宣布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
【简要说明】
南水北调是一个重要的时政热点,比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长江三峡这三大工程还要突出。对南水北调工程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材料:1. 三条输水线路;2. 重要意义;3. 筹资方式;4. 在施工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四个方面在后面的题目中均有所涉及。在此基础上再注意运用有关政史地知识,认识和分析相关问题。
【典型题例】
1. 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___________为主要指标。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位,但人均水资源值仅占世界人均值的____,居世界第121位。人均水资源最多的大洲是______,最小的洲是______。
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主要特点?
3. 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_______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极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______湖、______湖和______湖。出______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最后到达______;另一路向东,经济南,最后到达______。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长江支流___中游的______水库引水,经河南、河北,最后到达北京、天津。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______、长江支流______和______上游筑坝建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从而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这项工程规模宏大,横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关系。
4. 实现对下列地区的调水分别依靠哪些线路?北京______;关中平原______;天津______。
A. 西线 东线 中线 B. 中线 西线 中线
C. 中线 西线 东线 D. 中线 西线 东线和中线
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据此回答5~8题
5. 水利工程在地域上的分布从南到北的顺序是
①白渠 ②郑国渠 ③灵渠 ④都江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③④②①
6. 目前世界上仍发挥作用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京杭大运河 D. 昆明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