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3|回复: 1

九年级历史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31 17: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张骞两通西域的目的、背景、作用及历史意义;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及意义;培养分析比较能力、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掌握以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意义,掌握分析史料并获取信息、得出结论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骞的抱负、执着、冒险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大家看一则消息:2010年,我国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五个国家达成共识,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呢?鲁迅曾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谁第一个走出了这条路呢?——引入张骞
          二、授新
          1、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张骞图片)
          (由学生讲述,通过渴望建功立业、十年持节不变、主动应募前往等,认识其抱负、执着、开拓、探险的精神。)这些精神是通过哪一事件体现出来的——张骞出使西域。
          2、西域指的是哪里?(由学生讲述并在试卷上圈出,然后展示,说明西域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出示西域风光,展示西域的荒凉)——再度感受张骞的探险精神,开拓意识。
          3、那么,张骞几次出使西域?每次出使的目的一样吗?
          填表,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目的 背景 结果 第一次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汉武帝反击匈奴 没有达到联络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第二次 出访,建立友好关系 漠北战役的胜利,部分匈奴西迁,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 汉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4、分析:两次出使发生了哪些变化?(从目的、背景考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和国家的实力有关,汉武帝的大一统)
          5、分析: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意义?
          出示材料:
          A、加强了与西域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B、开辟了丝绸之路。(对比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路线图)
          6、明确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名称的由来。
          (路线先让学生自己描,然后说,然后教师引导并填写试卷;丝绸之路运输的物品主要以丝和丝织品为主。 6、结合材料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包括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31 17: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1)呈现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此外,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材料二: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金刚经》发现于敦煌;人们已在在遗迹楼兰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另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结论: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虽然与汉朝建立联系,但仍受着匈奴的控制。为了供应往来的使者,汉武帝、昭帝便在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等地驻兵屯田,积聚粮食,置使者校尉领护。后来,汉朝又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域(今新疆轮台东),颁行朝廷号令。
          材料二: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
          结论:促使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从而使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析:西域都护府是应丝绸之路的需求而设置的,张骞通西域,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同时,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中原政权与西域人民的联系不断加强,促成了西域都护的设置;随着西域都护的设置,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又成为丝绸之路畅通的保障。
          (3)出示西汉疆域图,解释“西域都护府”
          (4)思考: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这样大规模的中外交流呢?
          (国家的大一统,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
          过渡:曾经繁盛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最终也走向了衰落,横贯亚欧大陆的一条新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已经崛起。那么,我们现在提这条丝绸之路还有什么意义呢?(2)现实价值:
          A、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从文化的传承、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等角度)
          B、中外交流的价值(中国和中亚五国以共同的内容为核心申遗,有利于加强合作与交流)
          那么,丝绸之路是不是只有陆路呢?——导出海上丝绸之路
          (学生简单介绍)
          思考:你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路丝绸之路的相同点在哪里?
          (经济文化、中外交流)
          有人说: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古老的商业之路,更是一条炫目至今的文明之路;也有人说:丝绸之路,是一篇篇的绚丽文章,是一串串的友谊之珠,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强盛开放的进取之路。还有人说:丝绸之路是“和平、友好、开放、交流”的象征。同学们,通过课本学习,你心中的丝绸之路是什么?你心中的丝绸之路又将通向何方?板书:
          本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三个一
          一个事件:张骞通西域
          一条路:丝绸之路
          一个机构:西域都护
          那么他们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叙述,协助完成板书)课后反思:
          本课无论在这一册还是在这个单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从中国古代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中外交流;从第三单元的角度看,他是统一背景下的产物,是统一国家之下的中外交往。认识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统一的作用。对于本课,内容标准中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所以我把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作为本课的重点,而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作为难点。本课以丝绸之路申遗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同时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对于张骞两通西域的比较,也是想把这一时期中原与西域的交往建立在统一的背景之下,国家的统一,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加强了国家实力,这在张骞两次出行的不同上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对于丝绸之路,我的侧重点在于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实际上,我觉得,这一课不仅仅是中外交流,还包括民族交往。在中外交流和民族交往中,一方面是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对疆域的管理,巩固统一,这通过西域都护的设置可以体现出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时,力图通过分析丝路开通与西域都护设置的关系,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与政治上的管辖之间的关系。对于丝绸之路开通的价值,我是分为两个角度进行的,既挖掘他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努力引导学生挖掘丝路开通的现实价值,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事件,并将这条丝路引申为“和平、友好、开放、交流”的象征,以“同学们心目中是否也有这样一条丝绸之路”的问题,想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思考,无论是友谊还是发展,无论是交流还是开放的胸襟,只要能有一样感悟,也算是本课的一项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6 17:52 , Processed in 0.04714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