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31 17: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链接此课教案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人教版课标新教材第一册中较难上的一课,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本课的教学。一、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称“本课” )共有三个子目、四个内容,即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民族、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从宏观上简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
          按传统的教学思路,四个内容中前三个内容应该重要一些,江南地区的开发一目则为次要内容。《历史课程标准》在第8页的内容标准中这样要求:“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本课的其它内容则没有明确要求。于是我依据课标,结合教材内容,认为本课可以围绕“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主题来把握。前两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与淝水之战”,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背景和原因,教材介绍了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的原因和史实,第三目讲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结果和表现。因此,本课教学时紧扣课标明确要求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内容进行,看似散乱的三目四个内容,按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结果来处理和把握,排除了按朝代的更替或分裂对峙等主线把握教材的思路。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二、从关注学生的兴趣出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对学生的各项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除去实用性差之外,一项重要因素是历史老师喜欢按部就班地对照教材讲课。历史是按时间顺序发展而来,由于有这样的历史原因才导致了那样的历史结果。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历史的因果关系讲述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很好,可是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对学生的思维挑战。从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具有挑战性思维的问题,才能够极大地调动人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基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出发,调整了教材的讲授顺序。将教材的第三目调到开始讲授,将前两目调整到后面来学习,即先讲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果”,后谈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将因果关系的惯性思维方式,改变为逆向推理思维方式,由结果探究原因,挑战学生思维,力求让学生在挑战中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本课内容。三、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本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两种转变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力求在这两个转变上有一定的体现和反映。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于是,我安排了两大教学活动。一、让学生分小组带着“①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②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这两个问题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二、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时,设计了“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会不会迁移到南方”的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指导学生读图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在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当时北方的战乱情况,然后迁移知识,解决问题。四、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为目的,安排学生讨论活动。 “历史是昨天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将来,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本课我由“开发”一词引入,让学生将现在的大开发与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联系起来,拉近距离,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安排了学生的讨论活动。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历史上的这次人口南迁在本地留下了哪些痕迹?2、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当今的开发活动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设计的思路是:指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历史,关注身边的历史。知道学习历史可以更好的为现实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0-6 22:28 , Processed in 0.07708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