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背景: 21世纪的中学生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中,享受着幸福与甜蜜。美好的生活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很难了解到长辈们的过去生活,缺少对家乡变化的感受,为了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家乡的变化,感受到家乡每一步的发展变化都是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领悟到家乡的变化是祖国变化的缩影,让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体验生活、接触网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多途径收集资料、信息,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价值情感。 2.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产生变化的历史原因、条件,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促进作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在了解家乡变化的基础上,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展示,发展自己的特长、个性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学生人格个性。 4.学会展开社会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调查统计,尝试写出社会调查分析报告,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活动准备: 1.确立4大主题,即:四知篇、消费篇、一瞥篇、访谈篇。作为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选择主题,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成4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设置组长、策划员、采集员、制作员、解说员、微机处理员、文字统筹员。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调查内容应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部分,也可以增加未来的发展前景等。 ②指导编制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列出考查具体内容和资料的采集等。 ③根据选题确定调查形式。调查形式应根据调查内容确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情况,可以采用人物访谈、查阅历史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目前的情况可以采用实地考察、人物访谈、去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文字图片资料等形式进行。各小组可根据选题需要,选用若干种调查形式。 ④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可以是家中长辈、邻居、老师、游客、顾客,也可以是某个职能部门,例如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学校、商业或文化部门(档案馆、文化馆)等。如做问卷调查,被访者一般应在30人以上。 ⑤调查访谈中要尊重受访者,举止落落大方,谈话要有礼貌。 ⑥要提前将调查提纲提交调查对象,使受访者有所准备。同学们应按提纲设计给出几个具体的问题,访谈时可分工提问。访谈时注意不要脱离主题。 ⑦调查访谈中同学们要认真作记录。如果需要拍摄照片、收集文字、数字、图像资料,要事先征得访谈对象同意。活动内容:活动内容预期效果教师开篇:翻开城市日记追溯家乡历史,纵观家乡变化,展望家乡未来. 第一组:城市四知篇(即衣、食、住、行) 衣主持人A:喜、怒、衰、乐勾画出不同的人生,衣、食、住、行承载着变幻的城市生活.有请我们的“衣秀”秀一下!秀出服饰的变化!秀出曾经时尚的气息!MUSIC 主持人B:改革开放前:流行服饰都印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像绿军装、列宁服、白衬衫蓝裤子、片儿鞋……那时把里面的白衬衫的大尖领翻出来亮在外面是最新潮的标志。同时,还得肩背军挎,脚穿红片儿才更新潮。主持人A:改革开放后:流行服饰张扬着个性,色彩亮丽的服饰无不透露着时尚气息。优雅的职业装、可爱蕾丝公主裙、个性的乞丐服。将完美视为一种标准,将不完美视为独一无二的特色与创新。 主持人B:曾经的时尚演绎着家乡生活的变化,而未来的时尚潮流将由我们引领! 食 主持人A:“民以食为天”有请我们的食神——大长今介绍延边 “食”的变化。 大长今:你们好!(朝鲜语问候。)很高兴又来到延边!阔别延边已三十余年,延边的变化令我吃惊!那时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吃饱”。‘一个馒头都能引发一场血案’(无极网络版)当然!那是更久远的中国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食品仍十分匮乏. 1.播放《喜盈门》片断展示改革开放前人们对温饱的渴望和改革之初食品匮乏的情况。 2.播放自己拍摄DV。 大长今:延边饮食业的发展超乎我想象,更加注重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食物配比讲究科学,提倡绿色食品。 长今出题,现场考考同学们。 1.什么叫“绿色食品”? 2.“吃饱”与“吃好”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大长今:这一趟中国之旅不虚此行,受益匪浅,等我回国报于皇上,建议我国也实施改革开放. 主持人A:欢迎您再次来到中国,相信延边会带给你更多的惊喜与美食! 住 主持人B:送走了长今女士,我们再去╳╳同学家看一看,情景剧《过年不看春晚看影集》. 剧本 背景:过年了,大年三十夜,爷爷眼睛患了白内瘴,无法看到电视节目,爸爸倡议关了电视。 爸爸:(挤挤眼睛)这春晚是一年不如一年!咱们今年不看了,换个节目,看影集。儿子,把影集拿出来,咱爷仨一起看,让爷爷讲讲他年青的事。 ╳╳:爷爷,这张你多大啊!那时还没我呢吧(为了逗爷开心,装傻)。 爷爷:傻孩子!那时还没你爸呢,哪来的你,是哪一张啊?(笑笑,急切地问) ╳╳:就是你在院子里的那张,那时的房子怎么那么破啊! 爷爷:(闭眼想了想)噢!那张啊......那时的房子不仅破而且冷啊!你想想:茅草屋,没有砖,都是土坯子,窗户都是纸糊的,到了冬天,冻死个人! 爸爸:对啊!你爷爷的风湿病就是那时留下来的! ╳╳:多烧煤不就暖和了吗? 爷爷:那时哪有煤啊!都烧柴,柴伙还都是自己上山砍,自己背。 ╳╳:这张有爸爸了,生活条件好象好了啊!你看,不是原来那茅草房子了。 爷爷:对啊,搬家了,搬进砖瓦房了,窗户也上了玻璃.也烧上煤了,可那时煤 很贵,还是舍不得烧。家里也有了黑白电视机,但是上厕所却是不方便,大冬天还要走很远的路。 ╳╳:总算比爷爷那时好多了,但比现在还是差远了,你看现在多幸福.住的是楼房,还有电梯呢,屋内有卫生间,热水器,空调,傍晚还可以去楼下小区散散步,下下棋.... 爸爸:有这么好的条件,你可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给咱家再换个更好的房子。 ╳╳:没问题,等我长大了,换别墅住! 家乡居住变化调查汇总表 过去 现在 以往的房子有草房、木房、砖房。 楼房,有些还有电梯。 家的面积小,大概十、二十平方。 面积大了很多,有100多平方。分室、厅。 取暧是烧煤。 集体供暧。 用水壶浇水。 家里有了饮水机,洗澡有热水器。 没有卫生间、洗浴设备。 家中有专门的卫生间,甚至有2个。洗浴设备齐全。 家中没有娱乐设备,有收音机都极少。 各种尺寸电视机都有,还有液晶电视、VCD、音响、家庭影院、电脑等。 住家环境不好。 有各类住宅小区,小区各种活动设施设备。 主持人A:谢谢╳╳同学的友情赞助,把压箱底的照片都拿了出来. 主持人B:古人云:行之有道。我有个问题考考大家,为什么叫“马路”?(学生纷纷猜测回答) 都不对。原因是我们国家坚持走马克思道路,即“马路”!(脑筋急转弯)(学生大笑)下面有请“马路天使”介绍家乡“行”的变化. 过去 现在 泥路、黄土路。 水泥路、沥青路、高速公路。 过去的船很小,是木头的,不太安全。 船很大,是铁制的,比较安全。 很少有公交车。 公交车很多,出行方便,出租车也很多。 无私家车,摩托车。 私家车,摩托车很多 家中有辆自行车就不错了。 家家都有自行车、电动车,甚至还有汽车。 木制桥,窄而少。 现代式高架桥,结实、宽而多。 不可能到国外。 国外,航班航线很多,与朝鲜、俄罗斯接壤的延边随时随地可以出国旅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