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回复: 0

中考语文复习:如何有效的切分文章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29 14: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切分是分析文章的准备阶段,一般考试不将它列入出题范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可小看了这个步骤,只有在这儿下了工夫,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才能顺利进行。
       
          在记叙文的范围内,切分文章可依据三个因素加以考虑。
       
          其一是时间因素。情节类、事件类的叙事都是依据时间的先后而展开的,所以时间是我们切分文章可以参照的因素。这类文章较为普遍。
       
          其二是空间因素,因为很多事件是在不同的空间中进行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作者当年生活的两个空间而截然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的。第三就是参照不同的情节(事件)来进行切分。
       
          这三个因素中,时间是最为显眼的因素,容易寻找,但它也是个不可靠的因素,因为并非找到一个就切分一处。情节是个最隐性的因素,但其可靠性却是最大的,找准了就一定切分成功。
       
          因为对文章的认识有深浅之区别,所以文章切分有时是有效的,有时可能是无效的。无效的切分往往体现不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遇到此种情况就需重新按其他要素切分。
       
          示例
       
          生命的意义①在当年竖立绞架的地方,保尔默默站了许久,然后踏着晨露走下路边的陡坡,进了烈士公墓。
       
          ②也不知是哪一位热心肠的人,用云杉枝编织的花环,装点了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坟墓,又在小小的墓地周围种上了一圈苍翠的小树,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谷地里满铺着如茵的嫩草。
       
          ③这儿是小镇的近郊,既幽静又沉寂,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初春的大地散发的土味。
       
          ④就在这里,保尔的同志们英勇地牺牲了。他们为了改变那些生于贫贱、生来就做奴隶的人们的命运,为了使他们的生活变得美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⑤保尔缓缓摘下军帽。哀思,极度的哀思充满了他的心。
       
          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感到悔恨,也不至于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⑦人,应当这样生活。
       
          ⑧保尔怀着这样的幽思,离开了烈士公墓。
       
          解析这篇文章的时间因素不明显,空间也固定在那儿,我们着手切分文章时能考虑的就是人物活动所构成的情节变化。如果我们对上文的阅读只浮于表面的话,我们切分文章时会着眼于第①段的保尔“进了烈士公墓”和第⑧段的保尔“离开了烈士公墓”,这样对人物活动的一头一尾的定位,逼迫中间只能是保尔“在”烈士公墓里。于是就形成了三个想当然的层次:
       
          一、保尔进入烈士公墓。
       
          二、保尔在烈士公墓里。
       
          三、保尔离开烈士公墓。
       
          我们如何检验这个切分和概括的正确性呢?把三个层次概括形成的内容相加。如上的三句话,我们相加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保尔去了烈士公墓”,甚至是“保尔去烈士公墓转了一圈”。这显然是个无意义的对整篇文章的概括,这就是个无效切分。
       
          依据保尔的空间存在或表层活动无法构成对文章内容的真正理解,那么如何才能构成有效切分呢?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可知,除了保尔明显的外在活动,空间挪移,我们还可以探求保尔隐性的心理活动。保尔进入烈士公墓后哀思战友,由对战友的沉痛悼念而引发的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这看不到的思想活动才是本文的关键内容,才是保尔在作品中的有效活动,才是我们切分本文的依据。
       
          本文可以凭借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分为二:第①到第⑤段是第一层次,余下的三个段落是第二层次。第一层次写保尔“哀思”战友,第二层次写保尔“幽思”生命的意义。所以本文写的故事是:是保尔在烈士公墓哀思战友和幽思生命的意义。其中心思想是要表现保尔对战友的深切悼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这样,对本文写了什么,写这些干什么就清清楚楚了。这个结果是建立在对文章的有效切分的基础上的。
       
          此外,概括阅读理解的语句要尽量使用文章提供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这样是最忠实于原文的,也就是最贴近文章内容的。如“幽思”就是“深思”,用“深思”没问题,但用“幽思”则更得文章真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11:12 , Processed in 0.08382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