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31 18: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补充: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公元105年,蔡伦上奏造纸,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 学生归纳总结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阅读理解: 同学们,请你们阅读课文后回答,为什么说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呢? 多媒体显示:造纸术的传播。 学生根据示意图回答。可能内容较多,教师可以进行引导与归纳。 训练学生的空间能力和识图能力。 历史与现实: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们提倡用“再生纸”又有何重要意义? ②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借助网络传播成为必然,请对纸张用途的前景作一番预测。 分组讨论: ①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②略。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言之有理教师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历史与现实: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通过观察分析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反观自我、折射现实,为人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思考和努力。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每天都与数学打交道, 那么你知道1 000多年前的数学教材是什么样的吗?有哪些世界之最? 多媒体显示:《九章算术》 学生看书,归纳总结:《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书中的分数解算方法、联立一次方程解法、负数等,是当时居于世界先进地位的成果。东汉以后的1 000多年里,它一直被当作教材使用, 隋唐时期传到朝鲜和日本,长期被当作数学教科书使用,后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大家经历过地震吗?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经历,请你给同学们谈谈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造成的危害。 你是否联想过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对地震有哪些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开放课堂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要使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上。 我们请一名学生介绍张衡的生平和他发明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以及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多媒体显示:张衡和地动仪。 学生介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做补充。 讲述地动仪这一难点时,通过多媒体显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复杂的物理学原理,通过直观教具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学以致用: 讨论:通过以上分析, ①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新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内布铜柱导向哪个方位?②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试分析地动仪的发明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 西方。 ② 通过实际检测,告诉了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地动仪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它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 讲练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能自己发现的教师不讲,能自己做出的结论尽量由学生去发现,尽量给出空间,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思维拓展: 不知同学们是否想过:“地动仪”真的那么灵吗?真的就能测量出地震发生的方向吗? 1700多年前,地动仪神秘消失,它的模样和工作原理成为千古谜团。 从2004年7月,河南博物院和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了以冯锐研究员为主的地动仪复原研究课题小组,开始从事地动仪复原研究的多方面工作。 目前,这项课题取得重大进展,课题组用“悬垂摆原理”取代了传统的“直立杆原理”。 2005年4月16日,这一科研成果得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地震学和考古学专家的肯定。专家们认为:这台复原地动仪首次把概念模型还原成了科学仪器,使之真正有了验震功能。 多媒体显示:地动仪新的复原模型。 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各抒己见。 启发学生大胆探究、敢于质疑,开拓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华佗和张仲景 小品表演:猜猜看 ①要求:一个小组表演有关华佗治病的故事(如“刮骨疗伤”),另一个小组根据表演的内容猜演员扮演的角色分别是谁? ②这五个同学各表演一个动作,请猜出这个健身运动的名称。 多媒体显示:华佗 ①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的小品,可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内容符合即可。 ②五禽戏。 小品表演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剧情的理解和演练中加强对知识的把握,也给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分组进行竞猜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关注教学,提高学习的效果。由于华佗是古代名医,通过这个活动,发散思维、突破定式,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 请你们再说说华佗在世界医学史上还有什么创举? 麻沸散 互动参与: 同学们对华佗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请看我班另一个小组在校园中进行的随机采访。 学生提问: ①你知道张仲景吗? ②中国中医医圣是谁? ③你用过《伤寒杂病论》的药方治过病吗?同学回答都是:不知道. 互动参与可以形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的深入角色,深化知识的理解。 在中国如果提起医圣张仲景,知道他的人恐怕远不如知道扁鹊、华佗、李时珍的人多,然而说到他对于中医药学的贡献可以说是福蔽千秋,功德无量,小到他为乡亲们治疗耳朵,发明了名扬海内外的饺子,大到他撰写的《伤寒杂病论》,至今仍然是中医学领域的经典并且还在直接发挥着救死扶伤、为人们解除病痛的作用。可以说张仲景对中医学的贡献,就相当于孔子对于儒家,牛顿、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今年(2005年)是张仲景诞辰1855周年,虽然张仲景早已故去,但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于他的恩泽。 下面就请我们小组的同学①给我们讲一下冬至吃饺子的来历。②介绍一个用张仲景的名字命名的药。③推荐一千《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 学生分别回答: ①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② 宛西制药厂生产的“仲景”牌六味地黄浓缩丸, ③ 介绍一个张仲景经方: 栀子豉汤:栀子6克,淡豆豉12克。治疗失眠有特效。 因此张仲景被人称作 “医中之圣,方中之祖”──医圣 。 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得出结论能帮助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 多媒体显示:影视资料《中医》 学生看影视资料。 学生通过短片了解我国中医的发展概况。 本课小结: 思维冲浪 国外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①请列出秦汉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至少四项)。②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请为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几条这方面的建议。 多媒体显示,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简表。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采用多媒体分步显示图表,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小结。重视课堂小结,激励学生反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智能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