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1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31 17: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与整合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建立”中的重点课,教材中主要分为三部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班超经营西域(班超部分属小字内容,为了突出张骞及其功绩,本课将班超部分作为课后阅读)。尼克松说过,“一个伟大人物,必须是诞生于一个伟大的国度,并出现在一个重大事件里。不如此无以成就他的伟大事业。”而本课正是讲述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和一个重大的事件,即张骞出使西域并开辟了丝绸之路。因此,我想通过对张骞多角度的介绍,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丰满的历史人物,并以此进一步说明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重大的历史意义,张骞作为在地里大发现之前,东亚第一个接触地中海文明的人,是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伟大人物,让学生赞叹古人所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完成自己的目标,调动学生起学生为民族未来而奋斗拼搏的热情。  基于以上分析,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与能力:知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能力:学会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法、讨论法加深对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等史实的学习,体会读史使人明志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追求理想,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精神。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开发交流有利于一个民族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在中西方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流程导入新课他在长年的艰苦跋涉中,不经意的改变了两千年前中国的地缘格局和历史进程,他使古中国人的视野延伸到了遥不可及的地方,他使古中国人发现了一片比当时中国版图还要广大的世界,他打通了中西方交流的通道,他走出了一条丝绸之路,这个人谁,想必同学们已经猜到,不错,就是张骞,(投影出示张骞图片)接下来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张骞的世界。讲授新课首先让我们沿着张骞曾经的足迹,重返西域。(投影图片展示西域风光:鸣沙山,月牙泉,火焰山,让学生领略西域的神美丽、古老、神秘)问题:在书中找出西域指的是哪里?(投影图片文字《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引出西域的地理位置,即玉门关、阳关以西,今天的新疆地区以及更西的地区。(投影西域地图)通过地图讲解西域的情况,简单介绍大宛国、龟兹国、楼兰、大月氏等国,然后说明当时西域各国都是在匈奴的控制之下的,最后落脚点在月氏国,讲述汉武帝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月氏国与匈奴之间的仇敌关系,而此时正是汉朝的黄金时期,文帝和景帝时期的多年经营已经使天下国泰民安,汉帝国迅速发展起来,大有“青山藏不住”的迹象。汉武帝的目光也投向了一个未知的地方——西域。 然而,在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精确的地图,也没有指南针,更没有越野车和卫星电话,通使西域的任务到底该谁去完成,又如何完成? 于是汉武帝下了一道招贤令: 招 贤 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31 18: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问题:是谁应募出使西域,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历史为张骞提供了一个空前广大的舞台,使得西域自公元前138年之后开始有了这位探险家和外交家的足迹,人常说,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只有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才不至于迷失方向。然而,没有巨人的指引,没有前人的足迹,这条路该怎么走?张骞又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可以完成这次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通过下面这个材料我们了解一下张骞。 根据史书的有限记载,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合理的想象,张骞应该是个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为人宽宏而有诚信,胆魄过人且具备冒险精神。张骞在出使西域后写下了详细的笔记,太史公和班固在的西行笔记的基础上分别完成了《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这些传记,后来都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重要文献。所以,可以看出张骞是略通文墨的。所以,张骞的形象基本定格了下来,英武豪放,性格坚韧,忠诚敬业,略通文墨,交游广阔。问题:在了解了张骞这任务之后,接下来,同学们阅读教材,分小组讨论,张骞率领的100人使团此行会遇到哪些困难?此行取得了哪些成果?张骞他们看来,最大的安全问题便是在路上遭遇匈奴人。陇右一带的草原上有饥饿的老鹰,也有凶狠的狼群,还有饥渴、迷路等险情,但最令人恐惧的,莫过于如风如电、飞驰突行的匈奴马队了。果然,出了陇西郡进入匈奴境内不久,危险就来临了,张骞一行人被俘,并且一扣就是十年,企图通过种种方法威逼利诱,磨灭张骞出的意志。但是就在匈奴人都认为张骞早已忘记自己的使命甚至已经忘记故都长安之时,张骞出逃,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几经辗转,在大宛国和康居国的帮助之下,终于到达了大月氏,但是令张骞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大月氏西迁已久,生活安逸,已无心找匈奴复仇,虽然军事联盟没有结成,但是张骞在这十年间详细的记录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对西域的情况了如指掌,被司马迁冠以“凿空之功”,然而就在回汉朝的路上再次被俘,被俘期间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离匈奴重返中原。当张骞再次回到长安,已经是13年之后了。 当汉武帝,再次看到张骞之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顿时百感交集,此时的张骞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俨然一副乞丐的形象,当年出行时的飒爽英姿全然不在,但汉武帝眼前这个人就是被扣匈奴十余年,不辱使命,带着西域的重要情报,历尽千辛万苦重返故国的张骞。张骞讲西域见闻禀报汉武帝,于是在汉武帝的心中就已经勾画出了一幅出征匈奴的作战图,决定北击匈奴,并派张骞为校尉,结果打败匈奴,张骞被封博望侯。问题:在军事上去得重大胜利之后,汉武帝再次于公元前119年派张骞率300人的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出使西域,那么第二次出使最终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找出答案。张骞第二次出行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西域各国也纷纷派来使者回访,互通有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说出图片中哪些是西域传入中原的吗?(投影良马、葡萄、苜蓿等) 在了解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我们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张骞有胆、有识、有行、有恒,执着追求理想,为开拓民族疆域做出的贡献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的功业,的确是一个勇士。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通汉王朝之间又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呢? 近些年,疆独势力活动猖獗,企图把新疆从我国领土当中分割出去,面对他们这一分裂行径,我们可以通过书中哪一事实给予他们强有力的回击?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今天的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商人们沿着他的足迹走出了一条世界闻名的商贸要道,这就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 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投影,简要说明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路线图) 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到达今天的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接下来同学们随着大屏幕来欣赏一组图片,来了解这条千年古道 (投影展示:葱岭、沙漠驼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货币、敦煌石窟艺术) 在领略了思路风光之后,请同学们说出丝绸之路开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加强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促进了汉朝的兴盛。 不错,开放是一个民族富强的必经之路,汉武帝后期,西汉商人还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投影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汉朝的对外的交往进入了有一个里程碑。结束语:一个为理想而执着的人,永远值得人们的敬意。简直不可想象,假设张骞当初半途而废,整个丝绸之路将不知要推后几百年,汉王朝的对西域的管辖也将成泡影,历史拒绝了我的假设,却从不拒绝张骞这样的梦想家和实干者,其实,做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一旦做了就一定要坚定信念,既然选择了黄皮肤,我们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龙的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5 21:34 , Processed in 0.03972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