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7|回复: 0

2014中考语文备考:理解分析句子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29 14: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考语文归根到底是考查学生的字词句能力,因为字词句构成我们写作、阅读、表达的能力。如今大家对字词很重视,却常常忽略对句子能力的训练。提高理解分析句子能力,对于阅读理解是很大的帮助。下面是两个方面的方法,希望对大家理解分析句子备考有帮助。
       
          1、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例如:“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句的含义。”画线句“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有趣;再联系上文,“有人看了钱钟书先生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不难理解它的真实意思: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必要特意拜访作者。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1)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上:(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2)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3)在文章末尾,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9 14:53 , Processed in 0.03938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