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回复: 0

初中历史知识点分类讲解:近代社会生活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31 17: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西安
                               

                                        重庆
                               

                                        成都
                               

                                        长沙
                               

                                        长春
                               

                                        哈尔
                               

                                        杭州
                               

                                        合肥
                               

                                        苏州
                               

                                        太原
                               

                                        天津
                               

                                        徐州
                               

                                        厦门
                               

                                        郑州
                               

                                        宁波
                               

                                        青岛
                               

                                        南京
                               

                                        兰州
                               

                                        昆明
                               

                                        济南
                               

                                        深圳
                               

                                        沈阳
                               

                                        鞍山
                               

                                        大连
                               

                                        福州
                               

                                        佛山
                               

                                        贵阳
                               

                                        黄石
                               

                                        荆州
                               

                                        吉林
                               

                                        内蒙
                               

                                        洛阳
                               

                                        宜昌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在历史教材中,政治史、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是传统的三大主要板块,而社会生活史一直是中学世界历史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最终是要通过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出来的。
          因此,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变化的有效途径。
          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思想启蒙的作用。
          随着16世纪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商品流通的范围扩大了,商品经济逐步取代了自然经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方殖民者通过殖民掠夺为本国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产地和市场,而工业革命的出现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形成,也促进了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建设。
          政治上,以尼德兰革命为开端,英、法、美等国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绝对专制政体和无限权力的君主制度衰落,议会民主政府迅速兴起。民主取代了专制,法制取代了人治,平等取代了特权,为近代生活的变化创造了条件。新兴的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生活变革的巨大动力。
          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火车、铁路、电灯、有线无线电报、电话、电影、X光、留声机、轮船、打字机等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石油的发现和汽车的普及则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居住范围。
          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了批判和揭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一)欧洲、美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城市建设和发展 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中世纪封建城市发生了质变,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工业发展和大批破产农民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和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例如,英国伦敦在19世纪后半叶,就集中了全国1/6人口。城市里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飞速发展的城市却不具备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卫生设施、下水道网、没有专门清扫街道的机构。城市里出现的诸多问题使许多政府意识到必须改善城市状况,否则将威胁到城市乃至国家的安全。在政府所做的改善中,比较重要的是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
          在改善城市状况的过程中,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有了真正的发展。在欧洲工业革命的时期,由于城市里居住密集、饮水污染、垃圾堆积如山、蚊蝇孽生,造成伤寒、霍乱、痢疾等疾病流行,居民健康状况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整治上、下水道、饮水净化消毒、垃圾处理、控制蚊蝇滋生、改善居住和营养条件。
          1842年,《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的卫生状况报告》的发表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最早的《公共卫生法》。英国又在1866年的卫生法中明确规定,没有足以排污的下水道的住房、过于拥挤的住房和没有保持清洁和良好通风状况的工厂,都将被处罚。这些法律的颁布都促进了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工人地位的改善和针对穷人的教育 在工业革命前,工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常常要忍受恶劣的待遇,加上那时的工厂体制不健全,因此工人的安全、健康都没有保障。于是在英国和欧洲的其它资本主义国家都曾制定、颁布过不少调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雇佣关系的法律,但是那些法律都是为了保证资本家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不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例如,规定冗长的工作时间、沉重的工作负荷、菲薄的工资待遇以及对女工、童工的压榨、剥削合法化等等。一直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人运动不断高涨,才使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法规得以产生。1802年,英国议会首先通过了十项限制纺织厂童工工作时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接着在183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厂法》,该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各国工人运动的持续高涨,有关职业安全和卫生的立法逐步发展起来。美国独立后的职业安全和卫生立法最先是在州级进行的,当时美国由于南北战争,工厂里一片混乱,劳动条件很恶劣,马萨诸塞州的调查报告中充满了各种事故记录。1877年,马萨诸塞州颁布了美国的第一个《工厂检查法》,该法的颁布大大推动了其他各州职业安全和卫生法规的制定工作。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迅速,工业发展较快。1877年,大阪首先制定了《制造厂管理规程》,接着其它府、县也相继制定了类似的规章,为以后工厂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础。1897年,日本政府草拟了《职工法》,后改名为《工厂法》,但因议会更迭,直到1914年才通过并颁布。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工业得到了发展。但是工人的生活和劳动非常沉重,工作时间每日平均长达12~13小时,工资却少得可怜。在工人运动的冲击下,沙皇俄国制定了《工厂法》。除此以外,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等也先后颁布了限制工作时间和改善劳动条件的《工厂法》。
          在这个时期工厂立法的内容和范围有了较大发展。除规定限制工作时间外,还增加了改善劳动条件的其它规定,如雇佣童工的最低年龄,限制童工、女工从事夜间工作,工厂及矿山的安全卫生条件和建立工厂检查制度等。适用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如英国在1867年和1878年通过的两个法规把1832年颁布的《工厂法》适用范围推广到雇佣50人以上的所有工业企业。
          1884年,德国实行了《工人补偿法》,即对因工作事故而受伤或死亡的工人实行补偿,它的影响遍及全欧。英国亦于1897年颁布了《工人补偿法》,规定在某些特殊行业中,尤其是危险行业,工人由于各种事故受伤有权得到赔偿。美国也酝酿制定、颁布《工人补偿法》。但是《工人赔偿法》常常使资本家满足于一些有限的经济补偿,而不去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为了改变穷人处境和避免叛乱,统治阶级开始重视兴办教育。在法国,17世纪末创建的基督教学校兄弟会负责对穷人进行教育,19世纪初,爱尔兰基督教兄弟会也在爱尔兰的大部分土地上对穷人进行教育,他们的事业后来超过边界线。在英国慈善学校越来越多,除了这些有组织的学校外,还有个人兴办的学校。英国政府还出资资助教会办的学校。1880年,英国颁布强制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的儿童都必须上学。
          妇女地位的提高 妇女地位在近代社会有所改变。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中男女工人的体力差异基本上不起作用,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女权运动是妇女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18世纪启蒙思想的直接产物。女权运动最早出现在欧洲中产阶级的妇女中,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1790年,法国一位女剧作家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792年,英国一位女作家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1848年7月,美国女权主义者要求制定妇女权利的法案,并陈述了妇女受歧视的社会现状。此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成为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
          日常生活方式的变化 近代社会,人们的消遣活动、生活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陈规陋习和清规戒律被打破了,各种娱乐活动重新兴起。
          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服饰不仅成为人类生活的需要,还代表了一定时期人类文化的积淀。17世纪后半期,第一批时装商店出现在巴黎。1672年,在巴黎出现第一本定期介绍服装式样的刊物《风流信使》,及时向世界各地传播巴黎的时装信息。1794年,在伦敦出版的《时装画廊》刊登了服装设计效果图。1850年,英国的《时装世界》刊有服装裁剪图。19世纪末,法国人玛丽穿着她英国丈夫设计的服装进行表演,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服装模特儿。
          17世纪的欧洲女服上身是紧身衣,下裙大部分仍采用裙撑。即使没有裙撑也要用肥大多褶的数层裙子来衬出细腰。18世纪,裙撑和紧身衣十分流行,大裙撑使妇女活动非常不便,而且,为了有一个苗条的身材,小女孩从十一、二岁起就被迫束腰,长大后多导致骨盆变形。随着钢丝弹簧的出现,人们设计出后裙撑,使妇女们终于可以自如地坐在椅子上了。18世纪末,裙撑不再流行,女服开始趋向简朴。随着交通的发展,户外活动和旅行的增加,更轻便的女性服装也逐渐出现。19世纪末,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少数妇女象男子一样开始穿长裤。为了适应上流社会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轻便实用的款式丰富起来。缝纫机开始广泛用于服装制作,服装工厂在欧美大量出现,促使服装更进一步地简洁化。
          长期以来女服的中心在巴黎,而男服的中心则在伦敦,当时衣着考究的男士都是到伦敦定制服装的。英国工业革命后,男服逐步摆脱了法式男服繁琐华丽的特点,开始表现男子的绅士气派,并吸取军服的特点向简洁、齐整方向发展。英国男服成为世界男服的样板。
          近代的童装基本上是成人服装的微缩型,没有儿童的特点。小女孩长到十来岁,就要穿上紧身胸衣,小男孩的服装与成年男子基本一样。水手服已在孩子中流行起来,虽然它在童装中占有相当比重,但也只是当时水兵军装的翻版,改动不大,也没有多少儿童化趋向。
          法国饮食源远流长,以烹调精致、用料讲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更以多种不同的烹调方式享誉世界。从路易十四开始,法国形成了一个重要而又不断发展的宴会外交。这些精心安排的珍馐佳肴被世人称为法式宴会,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国大革命后许多贵族的私人厨师因主人流亡国外而失去工作,纷纷“下海”开餐馆,高级烹饪从此走上社会。
          法国人对于饮食持十分严肃的态度。在法国,人人都听说过瓦泰勒的故事。瓦泰勒是一个城堡的主人,在一次宴请法王路易十四的宴会上,瓦泰勒因准备的烤肉和鱼未能满足客人的需要而羞愧难当,当即拔剑自杀。
          法国人十分注重菜肴原料的质地、鲜度,用料多选活的和新鲜的。法国菜讲究烹调汤及酱汁调配,同时讲究营养的合理组合和色彩的巧妙搭配,菜肴装盘时,呈现出各种使人赏心悦目的图案。法国菜常把酒当作必需的调料,做不同的菜用不同的酒,香味诱人。在法国菜肴中,不仅把酒用作烹调调料,而且还把葡萄酒、啤酒作为法国菜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法国菜上菜程序多为开胃菜、汤、主菜、生菜沙拉、甜点及各种餐间饮用的酒类。
          咖啡于17世纪中期进入法国人的日常生活,法国国王克雷门八世曾说:“虽然是恶魔的饮料,却是美味可口”。18世纪巴黎的几百家咖啡馆是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新的文学、哲学与艺术和无数的思想家及哲学家在咖啡馆里孕育和诞生。18世纪,法国最有名的咖啡馆是普洛可甫咖啡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以及大革命三位著名人物罗伯斯庇尔、丹东和马拉都是这里的常客。当年,伏尔泰的几部著作、狄德罗的世界首部百科全书等都曾在这里撰写,还有大革命时具象征意义的红白蓝三色帽也在这里第一次出现。据说拿破仑也曾来此,还因喝咖啡欠账留下了军帽。后来,这里又是一流作家、演员、绅士淑女们聚会畅谈的社交场所,其中就有著名的雨果、巴尔扎克等人,以至后来有一本文学刊物就命名为《普洛可甫》。
          而在英国伦敦的咖啡馆,当时只有男人能进入。咖啡馆是绅士们理想的社交场所,男人们在此谈论政治、文学等话题,有些人甚至不回家。因此,有许多主妇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将咖啡屋关闭。男士们当然提出异议,称这是“女人喝不到咖啡”、“不满他们喝咖啡”才提出的要求。此事后来不了了之,却为英国咖啡史留下一则趣话。
          俄国社会习俗的改革 俄国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比英、法等国落后得多,保留着许多落后、粗野的习俗。俄国人素有蓄须的习惯,彼得大帝从国外考察回来在接见贵族时,当场剪掉他们的长胡子。并规定,如果要保留胡须,就必须花钱购买留须权,越富有的人付的钱越多。有一种专门制造的金属小牌,作为缴纳胡须税的收条。留胡子的人把小牌挂在脖子上:它的正面画着短鬓和胡须的标记,同时写着“须税付讫”的字样。只有僧侣可以免交胡须税。
          彼得还在一次盛宴上对宽袖长袍的传统服装进行改革。出席宴会的显贵都身穿传统的俄罗斯服装:绣花衬衫、鲜艳的绸缎上衣、外罩长袍,手腕上紧系着绣花袖套。长袍上面又套着一件又长又大的天鹅绒无袖袍。从上到下扣着一大排纽扣。此外还戴着高耸的天鹅绒面的帽子。这种服装十分碍事,不利于活动。彼得大帝拿起剪刀就去剪他们的袖子,还边剪边说道:“长袖子这玩意儿实在碍事,到处惹祸,不是拂掉了玻璃杯,就是蹭到汤里去。剪下来的部分还可以缝双靴子。”1700年1月,彼得大帝发出告示,宣称:“兹规定莫斯科和其它城市居民均按如下着装:匈牙利服装,外面袍子的长度不得长于腿上的松紧袜带,内衣要短于外衣”。此后,彼得大帝还把新服装在各城市展出,违反规定者要处罚。这样,新服装很快就推广开了。
          彼得大帝对婚姻也进行了改革,禁止包办婚姻,并允许不同信仰的人通婚。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为俄国在社会生活上的改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9 15:59 , Processed in 0.08539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