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31 19: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态地图:通过播放《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动态地图,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战争策略也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锻炼读图能力。
◆资料呈现:通过呈现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同时结合动态地图的运用突破“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这一难点。体现了多媒体信息量大、呈现速度快、形象直观的特点。
(4)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以“我的歌曲我做主”为主题进行填词比赛活动。
用幻灯片再次展示《两只老虎》和《国民革命军军歌》,让学生模仿进行填词活动并配乐演唱。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三是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同时还可以反馈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可谓一举多得。
方案二:学生选择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大会图片。
(1)以时政新闻为导入线索。
出示图片,并说明:据新华网报道,
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于2006年11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那么,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以至于诞辰纪念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并且胡主席也来参加呢?
图片的展示渲染了氛围,结合教师的说明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与时政热点的结合,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2)回顾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活动有哪些?
学生边说边展示,这时的多媒体起到了板书的作用,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既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又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3)引导: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不仅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在他的晚年,还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行。由此导入新课。
(4)对课本基础内容的学习以超级链接的方式采用和方案一相同的方法,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
(5)学习完课程内容后,呼应导入,出示材料,以“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有什么意义?”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在这里,再次展示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升华情感,并进而发挥历史特殊的教育功能,体会中山精神,学习中山精神,发扬中山精神。
方案三:学生选择黄埔军校、保定军校图片。
(1)利用多媒体展示保定军校的资料,体现历史教材与乡土教材的结合,并说明:保定军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张力云是最早介入保定军校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曾告诉记者,在教学内容上,黄埔军校基本沿用保定军校教材。“受保定军校影响最深的是黄埔军校。”
(2)抛出问题:那么,黄埔军校又是怎样一所学校呢?导入新课。
(3)对主体基础知识的学习仍采用方案一中的方法。
(4)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开展探究活动:“知家乡、爱家乡――保定黄埔两军校
之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时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进而升华到爱祖国,并为之而努力学习。
在此,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优势,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快乐的进行学习。
七、说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来源于知识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知识的掌握中保持兴趣。但学生的兴趣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课堂上往往让我们出乎意料。而多媒体的灵活性,可以让我们设计多种教学方案,设计教学预案,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他们的良性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