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回复: 1

中考语文资源:初中生作文创新导学[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8-1 1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中生作文创新导学(二)
          分类:写作指导
          作文指导六:点化首尾
          [方法指津]
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呢?下面分别解说。
          开头技巧
          一、直奔主题 直奔主题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写法,常有四种形式。
          1.要素式。多用于记叙文的开头,起笔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使读者在开端即获得对文章内容的大致了解。
          2.情节式。开头在不作任何铺垫、不进行任何渲染的前提下直接展开故事情节,从而使文章简洁明快。
          3.首括式。在文章首段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意旨,以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意思。
          4.论题式。或者首句提出论点,或者首段亮出观点,毫不拖泥带水,显出议论、评说的鲜明态度和写作的力度。
          二、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能增添文章波澜,展现文章的布局之美。
          1.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2.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3.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4.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5.先显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
          三、引用材料 引用的材料须短小精悍、为我所用。引用方式可直接,可间接。
          1.事例性材料。如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事迹、真实的现象等等。
          2.史例性材料。如历史上的有关盛衰兴亡、言战谈和、交朋结友、修身治学、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材料。
          3.语例性材料。如箴言睿语、格言警句、佳词名句以及俗语、谚语等等。
          4.文例性材料。如小寓言、小故事、小诗、小散文诗、小哲理诗等。
          四、描写人物 人物描写开头法的笔法多种多样,可主要分为三种。
          1.描述式。或从语言,或从行动,或从外貌,或从心理,或从特征,或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的综合角度,客观地描述介绍人物。
          2.介绍式。从人物性格的角度,人物经历的角度,人物特征的角度,作者与人物关系的角度,介绍作品中的人物。
          3.烘托式。从环境与人物角度描写刻画人物,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展现身手,环境为烘托人物服务,环境和人物共为一体,出现在作文开头。
          结尾技巧
          一、顺其自然 一般来讲,顺其自然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叙述式。写人记事结束,文章也随之结束。
          2描绘式。在写人记事作品中,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来收束全文。
          3说明式。在说明文中,事物被说清楚了,文章也就结束。
          4评点式。文章在摆事实讲道理后,用三言两语点评作为结尾,给人自然有力的印象。
          二、呼应篇首 这种方法可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1复现式呼应。文章开头的抒情、议论、人物描写、场景设置、说明要点等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由于开头结尾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2虚实式呼应。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这种虚实式的结尾经常用于记叙文,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抑,结尾扬,但同时又是开头实,结尾虚,作者通过写梦,将文章的寓意推到更高层次,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意境。
          3对举式呼应。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首尾呼应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以“引用”手法开头的文章,即开头引用一种材料,结尾也用一种材料,两段材料首尾并举,共同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并显示出文章的结构之美。
          三、揭示主旨 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思想表现出来。
          1总结评述式。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从而显现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把作文内容凝聚到鲜明的主题上来,给读者以豁然开朗之感。
          2蓄势引申式。这种结尾不是对全文内容直接进行评述、总结、概括或点示,而是宕开一笔,深化一层,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可以说,在这样的文章里,全文的铺叙、描写,都是为了结尾那含义深刻的“一刹那”,都是为结尾“蓄势”。
          3寓意点破式。此类结尾专门用于寓言。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后,有时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点题,有时则可用作者的旁白进行点破。由于有了这种点破,寓言的主旨、意趣便赫然显现,寓言的“身体”便活现出“灵魂”。
          【新题导练】
          文题一:朋友
          [点拨] 此文题可引用与朋友有关的诗句、名言、歌词开头,引用宜短小精悍、浑然天成。
          此文题可直接介绍写作对象开头。或是点击一群朝夕相处的同学,或是锁定一条颇通人性的小狗,或是交待一台相依相伴的收录机……
          此文题可用写景抒情的方式开头。或描写蒙蒙的细雨,或描写绚丽的晚霞,或描写美丽的柳林……这描写的景物就是人物活动的背景。
          此文题可引用与朋友有关的诗句、名言、歌词等结尾,以呼应开头,点示主旨。
          此文题可直接抒情结尾,用一两句简短的话点明感情的真挚、友谊的珍贵、思念的强烈。
          此文题可用间接抒情的方式结尾,或呼应开头的景物描写,或浮现人物音容笑貌,或回味朋友间的交往细节。
          文题二:最快乐的时刻
          [点拨]
此文题可用自然式开头。在不作任何铺垫和渲染的情况下,直接引入故事,直接铺展情节。此文题可用设置悬念式开头。先写一种与平时不同的快乐气氛,这种气氛令人疑惑,令人急于打听,由此引出下文。此文题可用特写式结尾。特写是对最快乐时刻精彩描摹,让这特写镜头深深的嵌入读者的脑海。此文题可用歌声笑声结尾。以传递人物心情,以增添喜剧气氛。
          作文指导七:锤炼语言
          [方法指津]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
          一、变空泛为具体
          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超过了 90 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学生习作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怎么讽刺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心态怎样?毫不具体。我们不妨变动一下:
          成绩公布了。哈,92
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
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 90 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二、变冗繁为精美
          以微型议论文为例,字数一般限制在 200 ~300 字之间,这就更需注重语言的锤炼。一个同学通过锤炼,只用了一组排比句:“正因为贝利不懈地追求,才有
1200 多次精彩的足球射门;正因为巴尔扎克不停地进取,才有包含 94 部小说的《人间喜剧》;正因为爱迪生不断地开拓,才有 1000
多项举世瞩目的发明。”这组句子简洁、精美,很好地体现出“微型”的特点。
          三、变平庸为神奇
          有些同学写文章信笔涂鸦,很不注意推敲语言。其实,很多句子只要稍加“修理”,就可化平庸为神奇。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了下来。
          ②桌子上,蜡烛在燃烧。
          ③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
          ④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飘落。
          ⑤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8-1 10: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段文字的表达非常一般,但我们稍稍雕琢一下,就可点铁成金:
          ①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了下来。(加上“性急的”三个字,把树叶拟人化了。)
          ②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加上“含蓄地”三个字,充满了情味。)
          ③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在苦恼中失望。(换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④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加上一句话,情景交融。)
          ⑤……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飞快地钻出屋子。(换了几个动词,魅力大增)
          四、变平淡为生动
          有个同学写了一篇关于老鼠的说明文,总觉得语言过于平淡,于是他灵机一动,以“审鼠”的方式重新组织语言,语言一下就生动起来。下面是从文中摘录的几段:
          在老鼠的鱼米之乡——厨房,一只大老鼠匍伏在猫的爪下,于是一场审判大会便在特别法庭——厨房召开了。
          首先,审判长猫宣布开庭,并指令被告自报家门。只听见老鼠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是一只黑家鼠,家鼠的一种,我代表我们家族接受审判。我们家族属脊索动物门,哺乳动物的一科——鼠科,人们称我们‘老鼠’,也叫我们‘耗子’”。
          这么一变,文中的语言还会觉得平淡吗?
          五、变呆板为鲜活
          语言呆板是很多同学作文的通病。要使语言鲜活,思维要展开,笔法要灵活。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①老师说文言文要过三关:背、默、译。我有办法对付——混!就说背吧,背不出我就压低声音咕哝,老师不耐烦了:“算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声音大点!”
          ②过三关?那好!请看我“巧过背诵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前几句吐字要清晰,增加“透明度”)。“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中间几句节奏要快,滚瓜烂熟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究竟是孙子有儿子,还是儿子有孙子?不
妙,压低声音!)“孙又生子……子又生孙……孙子儿子……儿子孙子……”(声音已低到极限,我自己也不知是背书还是念经)。
“好啦好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声音大点!”老师终于挂出了“免战牌”。
          【新题导练】
          文题一:从这里受到启迪
          [点拨]
此文题适宜于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若写记叙文,除了写好文中的描写和叙述语言外,重要的是写好“启迪”语,也就是文中点示题旨的语言,它可能是集中于末尾,用以卒章显志;它可能分散于文中,并列地进行表述。不管哪种形式,都应使“启迪”不落俗套,语言最好有一种哲思之美。若写议论文,可以从“这里”引出论
点,然后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展开论述。叙述语言应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议论语言应恰到好处,精辟深刻。
          文题二:珍惜机遇
          [点拨]
本文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当然以记叙为主,所用的语言主要是叙述语言,注意切不可泛泛而叙,而应该将描写与叙述结合起来,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还需注意的是,文中可以融入抒情与议论性的文字,通过综合表达加深加浓文中的情感。写议论文可以用精辟凝炼的语言展开论述,以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
密与深刻。当然,文中也可以写得激情飞扬,比如用比喻增加论证的形象性,用排比增加论证的气势,用事例增加论证的说服力等。
          作文指导八:翻创新意
          [方法指津]
从创新涉及的对象来看,主要是指选材、立意、构思、语言四大方面。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作文具有个性。为了表现这种个性,可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砸破选材的框子,寻觅选材的个性
          选材要创新,一是要认识生活的“多元”。生活是广阔的、多元的,有了三教九流,生活才丰富多彩;有了形形色色,生活才异彩纷呈。二是要寻觅生活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笔下的人、事、景、情也就不会雷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卢橘杨梅次第新”的南国风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奇观……无不显出独特的个性魅力。三是书写平凡的生活。青松的四季长青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感受它的傲骨;小草的漫山遍野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欣赏它的顽强;蚂蚁的成群结队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注意它的合力……认识了平凡生活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写出不平凡的文章。
          二、松开立意的钳子,张扬立意的个性
          立意要翻新,要表现出个性,一是少来一点“意义”。“有意义”是很多同学的一贯追求。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生活中的有些事,这样看也许毫无意义,那样看也许极有意义,有时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看都有意义。其实,作文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二是少拖一条“尾巴”。很多同学为了使立意深刻,总爱在结尾处拖出一条尾巴,牵出一点哲理。跳绳就跳绳,结尾偏要加一句“成功就在最后的坚持之中”;放风筝就放风筝,后来偏要加一段“我的理想就像风筝,在蓝天上飞翔”,似乎只有这样,立意才不同凡响。这样做往往弄巧成拙,使文学的立意落入窠臼,丢失了自己的个性。
          三、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构思是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它是作文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我们可以抓住一篇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文思训练,尽可能多地寻求创新思路。下面用一篇以“初三”为话题的作文,探求几种全新的构思——
          ①一词经纬思路
          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出初三生活的忙忙碌碌。
          ②剪辑式思路
          全文分四大块。第一块:摘自琴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泓的日记。四大板块经过剪辑,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③剧本式思路 全文将镜头对准一天午休,用剧本式构思法,通过六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④辐射式思路 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式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乐。
          ⑤顺口溜思路 全文用顺口溜的形式写成,通过三四组画面表现初三生活的苦辣酸甜。
          ⑥作息表思路 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置的“初三作息时间表”,将一张作息表作为透视初三生活的一个窗口。
          ⑦仿拟式思路 全文仿拟出若干首诗词,从各个方位来表现初三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
          ⑧连续剧思路 全文用电视连续剧的形式聚焦于初三的某一天,在一集接一集的故事中,展现初三生活的紧张、忙碌、苦恼,表达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反感。
          四、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
          一是求“新”。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大众化、公式化的语言而言的。求“新”就是要“惟陈言之务去”,写出语言的变化多姿。如:“阳光温柔地翻晒着花草树木,也翻晒着老人们脸上的皱纹。”这一句主要是用词的求新,若将“翻晒”变成“照耀”,这个句子就很一般了。二是求“朴”。我们很多同学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
有语言华美才是好文章,于是拼命“涂脂抹粉”,结果是华而不实。其实,只要能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语言就会别具情韵。请看——
          ①妈妈要走。爸爸要不走。接着是妈妈说走就走,爸爸说不走就不走。只是苦了我,不知是跟着妈妈走还是守着爸爸不走。(走亲戚意见不统一,爸妈闹矛盾)
          ②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流露出几分傻气。(三个女同学的肖像)
          三是求“意”。古人说“炼句不如炼意”。炼“意”应该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它往往能集纳和涵盖多种审美意蕴。请看下面的例子——
          虽然没有白鹤,成群的乌鸦却聚散无常,皆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若把最后一句改为“在夕阳里飞翔”,句子的意韵就差多了)
          【新题导练】
          文题一:良好的开端
          每一个人,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个开端,有些开端往往是良好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本文可以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以记叙文的选材创新为例,可以摒弃那些成绩滑坡了振作起来,以此为“开端”的陈旧故事,应尽量撷取那些新鲜的生活画面来表达主题。比如:班级争夺“流动红旗”的开端,寝室争创“最清洁”的开端,家庭争做“双文明户”的开端等等。以议论文的开头为例,不一定都要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
点,比如:可以通过铺展一组良好开端的画面引出论点,可以通过一则小故事引出论点,可以列举出几句名言引出论点等等。
          文题二:请看我的小发明
          作为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初中学生,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小发明”。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此文题最好写记叙文或说明文。现以说明文为例说几种创新思路。①互相比试式。很多同学争着比试自己的“小发明”,这样全文便可写成众多的“请看我的小发明”。
          ②自我介绍式。全文请某一种“小发明”进行自我表白,也可以请几种“小发明”作自我介绍。③网上点击式。以网上聊天的形式介绍“我”的“小发明”。还可以用书信式,公文式等进行构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9 04:08 , Processed in 0.07422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