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回复: 0

[期中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知识点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8-15 15: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同学们踏入新学年的第三个月,将迎来初二年级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每一次大型考试,都是一次考场发挥的经验积累,同学们都应该重视。下面,中考网整理了一些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知识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三、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五、质量和密度
          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9 06:03 , Processed in 0.08402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