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1|回复: 0

盘点2010年状元父母的成功“家教经”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29 15: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状元”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孩子能成为状元,偶然中有很多必然因素,这其中饱含父母的心血及养育经验。在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状元们的家教也引起了家长们的注意。这些状元家教情况如何呢?有什么特点和秘诀呢?对此,与广大家长、学生分享状元们的家教秘诀。
       
                  给孩子营造温暖、民主的家庭氛围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长要相信、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为孩子发展自己的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湖南高考文科第一名胡佳胤的妈妈说,从小到大,女儿都很懂事,上什么学校,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都由她自己做主,“给她充分的自由,让她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只教她原则和方法”。
       
                  谈及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河北高考理科状元刘哮阳首先提到的就是“没有喝酒、打麻将的”。记者了解到,刘哮阳的父母都是沧县的公务员。父母喜欢看书,刘哮阳也常常拿本书在一旁跟着看。这些年来,只要他买书,父母都会给他提供充足的购书款,而且从不限制书的题材、内容。他上网,父母也绝对不会在旁边“监督”。这是一个给他自由、尊重的家庭,他自己的事情往往要由他自己下最终的决定。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跟父母交流,“像朋友一样”。
       
                  受家庭氛围熏陶,天津高考文科状元刘笑语选择了学文科。笑语说,父亲是学中文出身的,母亲学的是法律,“一家子都学文”。谈及自己的成长,她说,从小父母就不怎么管她,对她的教育很“放手”,这也养成了她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自己做主的习惯。“父母特别尊重我的选择。我们三个一起商量事情,他们会提建议,但最后拿主意的还是我。”笑语明白,其实父母对她并非“不管”,而是非常“尊重”。就拿高考选择学校来说,父母帮她收集了几乎所有他们可以找到的信息,并和她一起分析选择学校和专业,并给她提供自己的建议。“虽然最终的选择要我自己做,但他们的建议对我非常有帮助。”笑语认为,家里的这种氛围,让她的性格更加独立。
       
                  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对孩子终生有益,坏的习惯对孩子终生有害。习惯是培养起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与父母的教育关系甚大。有的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玩橡皮。有的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就会对学习效率产生影响,而我们有的父母只盯着孩子学习,忽视矫正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
       
                  “我得感谢父母,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陕西省理科状元南天说,小时候父母对她要求特别严格,一次她去同学家玩忘了回家时间,父母就狠狠地批评了她,“从此就记住了要按时回家”。
       
                  毕业于深圳宝安中学的广东高考文科状元易向谦自认为是一个很注重生活规律的人,寄宿在学校的她每天按照10时50分的熄灯时间按时就寝,“我不会透支休息的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甘肃高考文科并列第一名金友祥,从初中开始就离开父母,一直过着寄宿生活,整整长达6年时间。他说:“这6年,如果自己不能约束自己,有自律的良好生活习惯,就不可能拥有优良的人生目标。”
       
                  云南高考理科状元魏晓宇在学习上有个好习惯。由于是走读生,他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然后坐公交车去上学。值得一提的是,每天上学或放学的路上,魏晓宇都会利用这段时间思考问题,比如数学题、物理题,甚至脑筋急转弯等。
       
                  让兴趣成为孩子的老师
       
                  状元们无一例外,学习都是自觉学的,不是家长硬逼的。家长从小就注意对他们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学,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热爱心理,同时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有意引导孩子进行相关学习。
       
                  安徽高考理科状元张浩源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他们都十分注重对孩子品质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因此张浩源除了学习以外,也有很多兴趣爱好。他喜欢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还是个计算机高手,设计网页、编制程序都不在话下。高中三年里,张浩源除获得数学、物理奥赛省级二等奖之外,还获得过计算机全国奥林匹克联赛二等奖。
       
                  张浩源的父亲张朗说:“在孩子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让他接触电脑、网络,每周六安排他上网两小时,这样他才会消除对电脑、互联网的神秘感,有效地利用电脑和网络。所以浩源在安徽省第九届动漫设计比赛中也取得了好成绩。”
       
                  今年北京的理科状元李泰伯就说,时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是因为有兴趣和信念,学习充满动力。
       
                  山东高考理科状元陈大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了学起来就有奋斗的动力,就会乐在其中。”
       
                  不给孩子学习加压
       
                  状元家长对待孩子学习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相信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不是强行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而是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发展孩子的特长。
       
                  第二、不给孩子规定每门课考多少分,只要求学习尽力就行。
       
                  第三、没有给孩子规定具体考上什么学校。
       
                  第四、考试前不是给孩子加压,而是给孩子减压。
       
                  黑龙江高考文科状元魏淑贤的爸爸告诉记者,他们夫妻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给孩子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孩子能考得高分完全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魏爸爸反复强调:“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只是不给她过多的压力,让她保持好的心态,不管好坏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够了。”
       
                  “平等”是形容张佳颖和父母关系最恰当的词语,宁夏高考文科头名张佳颖说,在她十多年的学生生涯中,父母从未以长辈的身份要求她考多高的分数,制定多么详细的学习计划,这一切都是她自己在做。张佳颖的妈妈说,“我们虽然不管佳颖的学习,但是我们一直都很欣赏她,鼓励她,告诉她是最棒的、最强的。”
       
                  杭州中考状元李英子的父母都是浙江省电力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妈妈说,她从不强迫女儿做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兴趣班,中学跟学科有关的只有一个,因为孩子喜欢。每次大考,很多人紧张应考,李英子的爸爸妈妈总会想着带女儿出去散心。英子妈妈说:“我总是远远注视我的女儿,逼太紧不行,不关注也不行,家长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压到孩子身上,应该放手但不松手,采取‘远远关注’的放养式教育。我们对孩子要求很简单,身心健康,快乐,能与社会融合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01:19 , Processed in 0.08633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