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2|回复: 2

[练习题] 《伟大的悲剧》练习题与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8-20 10: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伟大的悲剧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拽出来___
          无垠___
          战栗___
          履行___
          辜负___
          钦佩___
          鲁莽___
          告罄___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姗( )___载( )___凌( )___眶( )___
          珊( )___栽( )___陵( )___筐( )___
          删( )___裁( )___绫( )___诓( )___
          跚( )___哉( )___菱( )___框( )___
          三.成语填空
          坚持不( ) 不可思( ) 风( )露宿 精疲力( )
          毛骨( )然 ( )武扬威 寸步之( ) 海市( )楼
          四.课文内容填空
          1.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 )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 )显得太晚太晚了。
          2.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 )到了第二天,( )吃掉一天的口粮外,( )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3.因为( )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 )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体现出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2.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热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找出答案。
          3.在文章中,作者表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请你说一说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__________;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_________。
          2.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3.“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4.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8-20 1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5.“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6.归纳本段大意。
          七.运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说说探险者为什么选在1月进行南极活动,而不是7月?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英雄
          前不久,在“古巴导弹危机”40周年纪念大会上,一位苏联老兵讲述了一段40年来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的惊人内幕。
          1962年10月27日,苏联B-59号潜艇正在古巴海域潜航。突然,海面上的美国“比勒”号驱逐舰向潜艇投下了一连串的深水炸弹。美国人的意图很明显:潜艇要么浮出水面,要么葬身海底。但美国人显然没意识到,受他们攻击的这艘苏联潜艇,和另外3艘在古巴海域游弋的苏联潜艇一样,都装载着带有核弹头的鱼雷。
          深水炸弹在B-59号潜艇附近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猛烈地冲击着潜艇,潜艇上乱作一团,潜艇员被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头痛欲裂,潜艇内的氧气几乎消耗殆尽,有的人已经昏迷不醒。慌乱中的苏联水兵认为战争已经开始了,马上要求发射潜艇上的鱼雷还击。根据当时的授权,发射核鱼雷需要经艇上3名军官的同意。而当时的情形是,其中两个已经同意,只等第三人一点头或举手,带给苏联、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将是毁灭性的灾难——全面核战争。
          但那个名叫阿尔希波夫的苏联军官,关键时刻头脑十分清醒,正确地行使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权利,他对发射核鱼雷的提议大声说:“不!”40年后的今天,出席“古巴导弹危机”纪念大会的美国国家档案馆馆长表示,当时美苏之间冲突的激烈程度已超过任何人的想象,核战随时都可能因一点小小的军事冲突而一触即发……阿尔希波夫可能不知道,他简单的一个“不”字,在不经意间挽救了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
          英雄,用自己的方式对战争说“不”的英雄,默默无闻了40年!
          也许你会认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敌人公然挑衅,“战争已经开始”,阿尔希波夫当时除了赞同发射核鱼雷外,应该已别无选择。但他选择了说“不”,其所作所为不但有损军人形象,更无异于向敌人弃械投降,这样的人又怎能算是英雄呢?罗曼·罗兰曾这样定义英雄:所谓英雄,就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阿尔希波夫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他作为一名苏联潜艇军官,身份卑微、权利有限,在一般情况下,他绝无可能,也无任何能力和机会去阻止一场核战争的爆发,属于他的仅仅是——在十分紧急的关头,他有三分之一的权利否决或同意自己所在的潜艇向对手发射鱼雷,按照当时的授权,他能做到的只有这么多。实际上,他真正做到的也就这么多,却成功地避免了一触即发的核大战。我承认他不是身份显赫的人物,但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其实,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关键时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符合人类社会利益的事。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这样的英雄!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个英雄可能就是你!
          1.给加点字注音
          游弋___ 殆尽___ 潜艇___ 显赫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一触即发:
          ②挑衅:
          3.作者为什么认为阿尔希波夫是英雄?
          4.为什么说阿尔希波夫在关键时刻做了自己所力所能及、符合人类社会利益的事?
          5.你会怎样评价阿尔希波夫?
          6.请收集一些关于“英雄”的说法,在班上和同学交流。
          7.读完全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请以《评说英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①诚信,勇于承认失败,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②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③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④无私的爱。举例略。 2.从课文最后两句话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3.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4.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六.1.“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3.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4.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5.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6.斯科特等人到达南极点后极度绝望的心情。
          七.南极位于南半球,他们的冬夏季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因此,1月恰好是南极大陆的夏季,是那里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候。只不过由于南极大陆号称“风极”,那儿的风雪一年四季都相当惊人。所以,斯科特他们才会接连遭遇狂风暴雪的袭击。
          八.1. 略 2.略。3.因为作者认为:在关键时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符合人类社会利益的事就是英雄,而阿尔希波夫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4.他简单的一个“不”字,在不经意间挽救了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 5.言之有理即可。 6.略。 7.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8-20 11: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初一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4bb2ebae93dba06.shtml (20.46 KB, 下载次数: 5)

                                · 4bb2eb1eba5c506.shtml (20.89 KB, 下载次数: 7)

                                · 4bb2ea952d97006.shtml (21.77 KB, 下载次数: 5)

                                · 4bb2ea02b22cf06.shtml (21.52 KB, 下载次数: 5)

                                · 4bb2e994d171406.shtml (21.26 KB, 下载次数: 5)

                                · 4bb2e7029036506.shtml (22.78 KB, 下载次数: 2)

                                · 4bb2e68d39f0d06.shtml (22.49 KB, 下载次数: 2)

                                · 4bb2e6265d34406.shtml (24.12 KB, 下载次数: 5)

                                · 4bb2e5b7a2c5f06.shtml (23.23 KB, 下载次数: 2)

                                · 4b8f50b8e50b206.shtml (21.2 KB, 下载次数: 4)

                                · 4b8f5062796e906.shtml (22.44 KB, 下载次数: 4)

                                · 4b8f4fe9e4fe006.shtml (22.56 KB, 下载次数: 9)

                                · 4b8f4f609125e06.shtml (20.09 KB, 下载次数: 5)

                                · 4b8f4efcd3e2906.shtml (19.35 KB, 下载次数: 8)

                                · 4b8f4e8d1d2cb06.shtml (19.15 KB, 下载次数: 7)

                                · 4b8f4e3cca39c06.shtml (21.11 KB, 下载次数: 6)

                                · 4b8f4de468b4206.shtml (20.89 KB, 下载次数: 4)

                                · 4b8f4d6b4742906.shtml (22.52 KB, 下载次数: 4)

                                · 4b8f4cff4c22706.shtml (20.36 KB, 下载次数: 5)

                                ·《短文两篇》

                                ·《真正的英雄》

                                ·《登上地球之巅》

                                ·《荒岛余生》

                                ·《伟大的悲剧》

                                ·《口技》

                                ·《观舞记》

                                ·《竹影》

                                ·《安塞腰鼓》

                                ·《社戏》

                                ·《孙权劝学》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音乐巨人贝多芬》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邓稼先》

                                ·《木兰诗》

                                ·《土地的誓言》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最后一课》

                                ·《黄河颂》

                                ·《伤仲永》

                                ·《诗两首》

                                ·《丑小鸭》

                                ·《爸爸的花儿落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走一步,再走一步 》

                                ·《生命 生命》

                                ·《紫藤萝瀑布》

                                ·《童趣》

                                ·《理想》

                                ·《短文两篇》

                                ·《人生寓言》

                                ·《我的信念》

                                ·《论语十则》

                                ·《春》

                                ·《济南的冬天》

                                ·《山中访友 》

                                ·《秋天》

                                ·《古代诗歌五首》

                                ·《化石吟》

                                ·《看云识天气》

                                ·《绿色蝈蝈》

                                ·《寓言四则》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女娲造人》

                                ·《郭沫若诗两首》

                                ·《皇帝的新装》

                                ·《世说新语》

                                ·《诗两首》

                                ·《散步》

                                ·《羚羊木雕》

                                ·《风筝》

                                ·《山市》

                                ·《月亮上的足迹》

                                ·《口技》

                                ·《观舞记》

                                ·《竹影》

                                ·《安塞腰鼓》

                                ·《社戏》

                                ·《孙权劝学》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音乐巨人贝多芬》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邓稼先》

                                ·《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

                                ·《郭沫若诗两首》

                                ·《皇帝的新装》

                                ·《世说新语两则》

                                ·《散步》《诗两首》

                                ·《羚羊木雕》

                                ·《风筝》

                                ·《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山市》

                                ·《看云识天气》

                                ·《化石吟》

                                ·《古代诗歌五首》

                                ·《山中访友》《秋天》

                                ·《济南的冬天》

                                ·《春》

                                ·《论语》十则

                                ·《短文两篇》《人生寓言》《我的信念》

                                ·《理想》

                                ·《童趣》课后训练题与答案

                                ·《紫藤萝瀑布》

                                ·《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山的那边》

                                 

4bb2ec8c1c61106.shtml

20.57 KB, 下载次数: 5

4bb2ec8c1c6110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6 06:43 , Processed in 0.09890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