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9|回复: 2

[练习题] 《农村调查》练习题与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8-22 09: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村调查》序言
          (一)给加点字注音
          恭谨()狭隘()幼稚()痛感()
          (二)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这里指工作作风飘浮)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实情……
          B.东张西望(这里议论或批评),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C.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这里指没有知识的乱说)。
          D.我们党吃所谓"钦差大臣"(这里指"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的人)的亏,是不可胜数的。
          (三)下面一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
          A.借代B.比拟C.借喻D.暗喻
          (四)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十分必要,__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___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__至今不悔;__不悔,我__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
          A.否则却不介如果就B.但是不管则而且还是
          C.否则虽然却不但仍然D.如果不但却不仅而且
          (五)本文是一篇议论为主的序言,它的中心论点是:[]
          A.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性B.了解情况的方法
          C.进行社会调查的正确态度D.批判不重视调查研究的错误态度
          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A.分--总结构B.总--分--总结构
          C.总--分结构D.并列结构
          (六)文章第一部分为什么要进行社会调查,第二部分说明了怎样进行社会调查;再加上结尾部分,内容和结构已较完整。为什么作者又在第三部分再度重申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这样是不是显得重复罗嗦?
          (七)文章的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写出每一层的大意。
          (八)阅读课文第3段,分别用四个字概括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者对待调查研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_______机会主义者的态度__________
          (九)阅读课文第4段,作下面各题:
          1.为什么说开调查会是最好的方法?试用八个字回答。
          2.开调查会应注意什么问题?
          3.作者在本段提出的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著名观点是:[]
          A.知而不言,言而不尽B.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
          C.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D.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十)举例说明本文语言准确、通俗而又生动、形象的特点。
          (十一)指出下面几段话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斯大林的话说得对:"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当然又是他的话对:"实践若不以革命理为指南,就不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2.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十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1.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志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
          ①这段文字可以划分为三层,划分层次并写出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其中"生动"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周密的调查"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青年人要就要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加以集中。
          ②也有这样一种人,因为东听一句西听一句,把自己弄得惶惶无主,本来开始他还有主意,这样一听就失掉了主意。
          ③我们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但是还必须加以思考。
          ④一个人生着两个耳杂,能听话;生着两支眼睛,能看东西;生着两个鼻孔,能闻味。
          ⑤听话,能听正面的,也能听反面的;看颜色,能看白的,也能看黑的;闻味,能闻香的,也能闻臭的。
          ⑥所以人的机能也是合乎辩证法的。
          ⑦我们必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辨别是非,从青年的时候起;就培养这样的思考力。
          问题:
          ①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
          A.我们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B.我们必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辨别是非。
          C.青年人要学习,就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加以集中。
          D.我们一定要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②这段话层次的正确划法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③选择正确反映这段话各层层意的一项。
          A.青年人要学习就要多听;听各方面意见还需要思考,再从人体生理机能方面分析、论证,要求从青年时候起就培养思考力。
          B.提出论点;列举反面例子加以阐述论点;分别说明耳、眼、鼻的功能,用以进一步阐明论点。
          C.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提出要听取意见;批评不听取意见的错误;号召人们要重视听取意见。
          ④语段中的第⑥句是对哪些句子而言的?
          A.对②③④而言的。B.对③④句而言。C.对④⑤句而言。D.对⑤句而言。
          ⑤文中"从青年的时候起,就培养这样的思考力"中"这样的思考力"指的是()
          A.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加以集中的能力。
          B.听取各方面意见,辨别是非的能力。
          C.不但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还必须加以思考的能力。
          D.认真听取意见的能力。
          (十三)作文:对_______的调查
          (范文)成末节俭,败于奢侈
          --对我班24位同学生活费用的调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学生的生活费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解目前中学生生活费用的基本情况,我对我班24位同学进行了调查。他们的生活费用基本是50元、100元、200元三档次。
          生活费用每月50元以下的有7人,他们一般来自工人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但这些人都能勤学苦读,因此学习成绩都不错。其中王小方因父亲久病在床,利用周日打工,一方面还要担任学习委员,从初一到初三一直名列前茅。可见,穷人的孩子立事早,能够自强自立。
          生活费用生月在100元左右的有5人,他们一般来自机关干部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同学生活很朴素,衣着朴素大方,平时也很注买零食。我问他们"既不穿,也不吃,这一百元钱用在哪了?"他们一般回答:"主要用来买书和学习用品"。由于书买得多,阅读面扩大了,视野开阔了,这些同学都比较健谈,尤其爱好文学,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5人有4人在我班前十名。其中有一位同学还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她是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杨影同。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生活费用每月在200元左右的有12人,他们多数来自个体户、厂长、经理之家,少数来自高干家庭,他们大多有一种优越感,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游戏机、高档服装和明星画上面了,因此,学生成绩均在30名以后,真可谓"死于安乐"!
          通过上述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的好坏,与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用不成正比。相反,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却能克服家庭的困难,在逆境中奋力拼搏,学习成绩总是占上游,而那些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往往答为学习不学习无所谓,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而不能充分利用良好的条件,学习不好,正如古人说:"成于节俭,败于奢侈。"
          参考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8-22 10: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jǐnàizhìtòn
          (二)C
          (三)C
          (四)C
          (五)AB
          (六)不显得罗嗦重复。作者最后把自己摆进去,用"痛感"二字,极言感受之深刻"再次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毛主席表明自己的志愿,这不仅是毛泽东同志谦虚谨慎革命品质的集中表现,也寄托了对每个党员、革命干部的殷切希望。
          (七)调查什么--社会各阶级的生活情况。怎样进行社会调查再次强调调查研究的意义。
          (八)眼睛向下首望天
          (九)1.简单易行、忠实可靠2.到会对象对到会人应有的态度每次开会的人数必须有调查纲目与到会人讨论3.D
          (十)例句略
          (十一)1.道理2.事例
          (十二)1.①每句一层。第一层:了解情况的唯一方法是调查研究。第二层:调查的方法。第三层:采用这一方法的意义:②具体的、活生生的材料;③指调查的范围广、人数多、调查细致。2.①C②C③B④C⑤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8-22 10: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三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4eb7a83ce07bd47.shtml (82.23 KB, 下载次数: 2) · 4eb7a2be4d1fa47.shtml (82.83 KB, 下载次数: 3)
· 4eb791a2a28e847.shtml (82.4 KB, 下载次数: 3) · 4eb79d29b6ba347.shtml (83.23 KB, 下载次数: 5)
· 4b907649c8e6f47.shtml (24.84 KB, 下载次数: 1) · 4b9075e7a161047.shtml (25.04 KB, 下载次数: 2)
· 4b90755dab1e947.shtml (26.36 KB, 下载次数: 5) · 4b9074e4f177947.shtml (25.67 KB, 下载次数: 1)
· 4b907443533dd47.shtml (28.86 KB, 下载次数: 1) · 4b9073bd0f5fa47.shtml (24.35 KB, 下载次数: 1)
· 4b907244ee5bf47.shtml (21.06 KB, 下载次数: 3) · 4b90718d8dee047.shtml (21.45 KB, 下载次数: 3)
· 4b9070d53ff5e47.shtml (20.25 KB, 下载次数: 2) · 4b90704d9fecd47.shtml (19.68 KB, 下载次数: 2)
· 4af3b62cb25c247.shtml (21.02 KB, 下载次数: 4) · 4af3b5bbbe53847.shtml (21.4 KB, 下载次数: 4)
· 4af3b55f355e447.shtml (22.64 KB, 下载次数: 1) · 4af3b4954aef947.shtml (22.66 KB, 下载次数: 3)
· 4af3b42d7921347.shtml (21.48 KB, 下载次数: 3) · 4af3b3b4ccc1d47.shtml (20.74 KB, 下载次数: 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言外之意》
·《怀疑与学问》·《灰姑娘的时钟》
·《哨子》·《想和做》
·《谈骨气》·《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我的叔叔于勒》·《古代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威尼斯商人》
·《愚公移山》·《曹刿论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月是故乡明》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竹林深处人家》
·《春风》·《常读常新的人鱼故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陋室铭》
·《海燕》·《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农村调查》·《怎样丢掉学生腔》
·《孤独之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军刀》·《窗》
·《把"不能"埋葬起来》·《秃梧桐》
·《燕子》·《沙之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隆中对》·《范进中举》
·《捕蛇者说》测试题(一)·《捕蛇者说》测试题(二)
·《陈涉世家》测试题(一)·《陈涉世家》测试题(二)
·《出师表》·《公输》
·《唐睢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雨说》
·《香菱学诗》·《沁园春 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18 16:44 , Processed in 0.103925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